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文选 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识学好书法。

    [33] “郢人”句:谓郢人聚饮于沧浪道。郢人,郢州之人。唐郢州治京山(今属湖北)。郢又为古时楚国地名,即今湖北江陵一带。酺(pú 蒲),聚饮。唐时禁民间聚饮,凡有大庆典则允许聚饮。沧浪道,水名,即夏水,故道自今湖北沙市南分长江东出,经今监利县北流,折东北至今沔阳入汉水。按,玄宗生日为八月五日,开元十七年(729)群臣奏请每岁此日为千秋节,布于天下,咸令宴乐。天宝七载(748)改称天长节,逢节赐天下民酺三日。

    [34] 伶正之师:伶人的师傅,即导演、教练之类。按,伶正或为伶工之误。

    [35] 李齐物:淮安王神通子李锐之孙,字运用,开元二十四年后历仕怀、陕二州刺史、鸿胪卿、河南尹,天宝五载(746)为李林甫所构贬竟陵(竟陵郡,即复州,天宝元年以州为郡)太守。见异,见而异之。

    [36] 汉沔:汉水、沔水。汉水源出今陕西宁强之蟠冢山,名漾水,流经沔县(今陕西勉县)为沔水,东经褒城,合褒水,始称汉水。此处“汉沔”指今湖北汉水流域一带。按,此句与前后文意不连属,或有误。

    [37] 火门山:即天门山,在今湖北天门县西五十里,后以俗忌改今名。邹夫子:其人不详。

    [38] 崔国辅:著名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进士,天宝初为左补阙,起居舍人,转礼部员外郎,十一载坐事贬竟陵郡司马。按,此句谓崔国辅为礼部郎中、出守竟陵郡(竟陵太守)皆有误。

    [39] 乌帮牛:帮或为犎(fēnɡ 封)之误。犎牛:一种领肉隆起的野牛,亦名封牛、峰牛。

    [40] 文槐书函:槐木制的书函。文指槐木纹理。

    [41] 李憕(chénɡ成):太原文水(今属山西)人。举明经,天宝十四载,由京兆尹改光禄卿、东京留守,率兵抵抗安禄山,洛阳城破,为禄山所杀。两《唐书》有传。

    [42] 卢黄门侍郎:中宗景龙中,卢藏用、卢怀慎俱曾任黄门侍郎,不知谓谁。

    [43] “宜野人”句:意谓此物适宜于平民百姓乘坐、蓄有。野人,住在郊野的人。此指无官职者。

    [44] 至徳:唐肃宗年号(756——758)。

    [45] “秦人”二句:指安史之乱时中原士人大批逃难江南。秦人,关中人。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花源中人“避秦时乱”,此处暗用其事。

    [46] 释皎然(720——?):著名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天宝初曾应进士试,失意,遂出家。天宝后期漫游全国各地,到过长安,与卿大夫交,至德后定居湖州。缁素:指僧俗。

    [47] 刘展:宋州刺史,领淮西节度副使,肃宗上元元年(760)十一月反,陷升、润、苏、常等地,江淮受其蹂躏。上元二年正月为平卢兵马使田神功等所击斩。

    [48] 上元辛丑:即肃宗上元二年(761)。

    [49] 阳秋:春秋。

    陆贽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代宗大历八年(77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郑县尉,历渭南主簿、监察御史,德宗建中四年(783)以祠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参决机谋,时号“内相”。后历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之职。贞元八年(792)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擢韩愈、李观、欧阳詹等登第,时称“龙虎榜”。同年为相,十年罢为太子宾客,贬忠州别驾,卒。谥宣,世称“陆宣公”。两《唐书》有传。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扎子》),所为政论奏议之文,虽为骈体,但上承“燕许”融散入骈传统,下开赵宋四六散化先河,为杰出的骈文改革家,在中唐及后世享有巨大声誉,权德舆称其文“关乎时政,昭昭然与金石不朽”(《翰苑集序》)。今存《翰苑集》二十二卷。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1]

    右[2]。臣闻“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安救?”[3]示人以义,其患犹私;示人以私,患必难弭[4]。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5]。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6]。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7]?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8];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9]。天子所作,与天同方[10]。生之长之,而不恃其为[11];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12];付物以道,混然忘情[13]。取之不为贪,散之不为费。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14]。亦何必挠废公方[15],崇聚私货[16],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亏法失人,诱奸聚怨[17],以斯制事,岂不过哉!

    今之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18],皆云创自开元[19]。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20]。玄宗悦之,新是二库[21]。荡心侈欲,萌柢于兹[22];迨乎失邦,终以饵寇[23]。《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24]岂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25],敦行约俭,斥远贪饕[26]。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27]。清风肃然,海内丕变[28]。议者咸谓汉文却马、晋武焚裘之事[29],复见于当今。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30],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31]。臣昨奉使军营,出由行殿[32],忽睹右廊之下,牓列二库之名,戄然若惊[33],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34],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35];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36]。而诸道贡珍[37],遽私别库[38],万目所视,孰能忍怀?窃揣军情,或生觖望[39]。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40]。或忿形谤[41],或丑肆讴谣[42],颇含思乱之情,亦有悔忠之意[43]。是知甿俗昏鄙,识昧高卑,不可以尊极临,而可以诚义感[44]。

    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45]。外扞凶徒,内防危堞[46],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47]。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啗功劳[48]。无猛制而人不携,怀所感也[49];无厚赏而人不怨,悉所无也[50]。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方兴,军情稍阻[51]。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52]!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53]岂非其殷鉴欤[54]?众怒难任,蓄怨终泄,其患岂徒人散而已[55]?亦将虑有构奸鼓乱,干纪而强取者焉[56]。

    夫国家作事,以公共为心者,人必乐而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必咈而叛之[57]。故燕昭筑金台,天下称其贤[58];殷纣作玉杯,百代传其恶[59]。盖为人与为己殊也。周文之囿百里,时患其尚小;齐宣之囿四十里,时病其太大[60]。盖同利与专利异也。为人上者,当辨察兹理,洒濯其心[61],奉三无私,以壹有众[62]。人或不率[63],于是用刑。然则宣其利而禁其私[64],天子所恃以理天下之具也。舍此不务,而壅利行私[65],欲人无贪,不可得已。今兹二库,珍币所归,不领度支[66],是行私也;不给经费[67],非宣利也。物情离怨,不亦宜乎!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68]。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69],是将化蓄怨为衔恩[70],反过差为至当[71]。促殄遗孽[72],永垂鸿名,易如转规[73],指顾可致。然事有未可知者,但在陛下行与否耳。能则安,否则危;能则成德,否则失道。此乃必定之理也,愿陛下慎之惜之!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74],追戒平居之专欲[75],器用取给,不在过丰;衣食所安,必以分下。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坦然布怀,与众同欲。是后纳贡,必归有司[76];每获珍华,先给军赏;瑰异纤丽[77],一无上供。推赤心于其腹中[78],降殊恩于其望外。将卒慕陛下必信之赏,人思建功;兆庶悦陛下改过之诚,孰不归德?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79],旋复都邑,兴行坠典,整缉棼纲[80]。乘舆有旧仪,郡国有恒赋[81],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也;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82]。举一事而众美具[83],行之又何疑焉!恡少失多,廉贾不处[84];溺近迷远,中人所非[85]。况乎大圣应机,固当不俟终日[86]。不胜管窥愿效之至[87],谨陈冒以闻[88]。谨奏。

    《翰苑集》卷一四

    * * *

    [1] 奉天,唐县名,即今陕西乾县。琼林、大盈,皇帝私库名。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源节度使姚令言率领本部兵被命东征,过长安,哗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闲居长安的朱泚为主,德宗仓皇奔亡奉天,百官从之。泚称皇帝,国号大秦,建元应天(后更国号曰汉,改元天皇),旋攻奉天。十一月,唐各道兵讨朱泚。战至次年六月,朱泚败走,帝始还京。时陆贽以翰林学士侍从奉天,于军事纷繁之中草拟诏书,“挥笔持纸,成于须臾”(韩愈《顺宗实录》),此状即作于此时。德宗奔亡奉天之初,物资极为艰难,甚至侍卫服装亦不齐全。后来各地陆续送到一些贡赋,德宗于是在行宫两厢设库收藏贡品,陆贽遂上此状,请求废除。疏上,德宗从之。

    [2] 右:古人写状,其格式是先将所论列的事由用一两句话写在前面以便让读状者对状的内容一望而知,然后提出意见,加以论列。从前书写的格式是自右向左竖行书写,事由写在前面,在右,所以正文开始例加“右”字。

    [3] “作法”四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浑罕曰:‘国氏其先亡乎!君子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之何?’”意谓由薄取制定法令,其弊尚不免于贪,何况由多取制定法令,其弊将如何防止呢?凉,薄、不厚道。

    [4] 弭:止。

    [5] “天子”二句:语出《荀子·大略》:“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意谓对于财货,天子、诸侯均不应亲自过问,计较多少。

    [6] “百乘(shènɡ 胜)”二句:语出《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百乘之室,即大夫之家。西周春秋时,大夫较诸侯低一等。按周制,大夫食邑之地方十里,出兵车百乘。聚敛之臣,敛财的家臣。家臣即管家一类的人。

    [7] 欲贿之心:希求财货的心思。

    [8] “是以”二句:意谓务求聚敛使其财富积蓄增加的,是普通平民的富。务鸠敛,专门从事聚敛。帑(tǎnɡ 倘),储藏货币的库房。椟,储藏珍宝的柜子。

    [9] “务散”二句:意谓务求散发财货而笼络万民百姓之心,是天子的富。兆庶,万民百姓。兆,百万。庶,庶民。

    [10] 与天同方:与天相同。方,术、方法。

    [11] 不恃其为:不以自己有作为而自傲。恃,矜恃,自是。

    [12] 不私其有:不独占自己之所有。

    [13] “付物”二句:意谓以自然之道对待外物,全然不掺杂个人情感。

    [14] “以言”二句:意谓以事体(财货聚散)言之则甚重大,以(处理财货)方法言之则甚精细而微小。

    [15] 挠废公方:破坏公法。挠,违背、废弃。

    [16] 崇聚私货:聚集私人的财货。崇,聚集。

    [17] “亏法”二句:意谓既损坏法令失去人心,又诱人为恶招来怨愤。

    [18] 耆(qí 其)旧:老人。耆,六十到八十岁之间的老人。

    [19] 开元:唐玄宗年号。

    [20] “贵臣”八句:系据玄宗时王言行写出。天宝四载(745)王为勾当户口色役使(掌勘查逃户,核准户籍),岁进钱百亿万,凡非租庸正额(国家正常赋税收入)者,皆积于百宝、大盈库,以供天子燕私及赏赐之用。详见《旧唐书·王传》及《新唐书·食货志》。饰巧求媚,巧言以求媚于皇帝。税赋当委之有司,即租庸正额交付有关部门。贡献宜归乎天子,即租庸正额以外的收入由天子自由支配。贡献,州郡官员额外进献皇帝的财货。

    [21] 新:新创。是:此,指琼林、大盈二库。

    [22] 萌柢(dǐ 底):生根、萌芽。柢,根。

    [23] “迨(dài 代)乎”二句:意谓待到安史乱起,这些财货又成为引诱敌寇的诱饵。《新唐书·逆臣传》:“禄山未至长安,士人皆逃入山谷,将相第家委宝货不赀,群不逞争取之,累日不能尽。又剽左藏大盈库百司帑藏,竭,乃火其馀。禄山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

    [24] “《记》曰”数句:语本《礼记·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谓财货以不合理方式积累,必然以不合理方式出。

    [25] 理道:治理国家之道。

    [26] 贪饕(tāo 涛):贪贿。

    [27] “虽内库”数句:意谓虽然内库旧藏尚未归于太府管理,但地方官员的私献,也不入皇宫。内库旧藏,皇宫库藏。太府,政府管理库藏(国家正库)的官员。诸方曲献,地方私献,是正赋以外献给皇帝私人的珍奇宝玩。

    [28] 丕变:大变。

    [29] 汉文却马:汉文帝时,有人献千里马,文帝说:“我但出宫,前有鸾旗,后有属车(相连属的车),平时每日行五十里,行军每日三十里。我骑上千里马在前,将往何处?”遂将马还给献马者,并令四方毋求来献。事见《汉书·贾捐之传》。晋武焚裘:晋武帝时,有人献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技异服,不合典礼,将其焚于殿前。事见《晋书·武帝纪》。

    [30] 寇逆乱常:指朱泚叛乱。銮舆外幸:指德宗出奔奉天。銮舆,皇帝车驾。外幸,是对德宗出奔在外的委婉说法。

    [31] 儆励:警戒、勉励。儆,同“警”。

    [32] 行殿:行宫。皇帝出行居住的宫殿。

    [33] 戄(jué 决)然:惊讶貌。

    [34] “天衢”二句:意谓国家尚处艰难,战事频繁。天衢,京师的道路。梗,阻。师旅,原指军事编制,此指战事。

    [35] “疮痛”二句:意谓对因受灾难而痛苦呻吟的百姓,存念不已。噢咻(yǔ xǔ 语许),抚慰病痛。

    [36] “忠勤”二句:意谓对战守有功的将士,还未予以赏赐。战守之效,指战功。赏赉(lài赖),赏赐。

    [37] 道:唐代的行政区划。太宗贞观时因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玄宗开元间增为十五道。

    [38] 别库:国库以外的库。

    [39] 觖(jué 决)望:怨望。觖,不满。

    [40] “试询”数句:意谓我曾尝试询问地方小吏,并采集行路人言语,果然如我所忧虑,百姓对皇帝积怨甚深。候馆,驿站。候馆之吏此指地方小吏。虞,忧虑。

    [41] 谤(dú 读):诽谤。

    [42] 丑肆讴谣:用歌谣肆意诋毁。

    [43] “颇含”二句:意谓百姓情绪颇有思乱之情,对皇帝的忠心也有后悔之意。

    [44] “是知”四句:意谓由此可知百姓糊涂,不懂得尊卑高下,但不可以至尊的名义去压制,只能以诚义感动他们。甿(ménɡ 氓)俗,老百姓。

    [45] “顷者”二句:指皇帝大军初到奉天,没有物资储备。六师,六军。周制,天子六军。初降,是对皇帝出奔奉天的委婉说法。

    [46] “外扞”二句:意谓对外要抵御凶悍的朱泚叛军,对内要防守危城。危堞,指奉天县城。堞,城上女(矮)墙。

    [47] “毕命”二句:意谓众将士效死同心,终于度过大患难。按,据《旧唐书·德宗纪》,德宗自建中四年(783)出奔奉天,朱泚围攻甚急,前后将近两月。当时城中存粮已尽,死亡者众,幸赖战士拼死抵抗,保住危城。

    [48] “良以”四句:意谓其所以如此,实在是因为皇上不厚待自身,不只顾自己,屏绝美食与士兵一样,停止自己进食以奖赏有功将士。辍,停止。啗(dàn 旦),给人吃。

    [49] “无猛”二句:意谓无有严刑峻法而人无二心,是因为怀着感激皇帝之心。

    [50] “无厚”二句:意谓虽无厚赏而人不抱怨,是因为大家知道要赏的东西连皇帝都没有。

    [51] “军情”句:谓军心稍稍有了隔阂。

    [52] “岂不”六句:意谓岂非因为勇夫的本性是爱好财货而矜夸功劳,当患难之际既与他们同忧,而不与他们同享安乐,若非沉默不语者,焉得没有怨望之情?勇夫,指军人。恒性,固有的性格。矜功,夸耀自己的功劳。

    [53] “《记》曰”数句:语出《礼记·大学》。

    [54] 殷鉴:可以作为鉴戒的人或事。语出《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思是夏朝作为殷朝的鉴戒,并不遥远。

    [55] 人散:人心离散。

    [56] “亦将”二句:意谓还要顾虑到有制造奸谋、违法而强行夺取的人。

    [57] 咈(fú 弗):违背。

    [58] “故燕”二句: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贤士。《文选》鲍照《代放歌行》李善注:“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其故址当在今河北易县东南。

    [59] “殷纣”二句:《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此用其事。玉杯,比喻生活奢侈。

    [60] “周文”四句: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民以为大。”“郊关之囿”即齐宣王之囿。囿,帝王豢养禽兽的园林。

    [61] 洒濯其心:清洗其心中的贪欲。

    [62] “奉三”二句:意谓奉行无私以劝勉天下,使天下人齐心。三无私,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此以三无私喻帝王德泽。壹,同、使齐心。

    [63] 不率:不遵从,不遵守。

    [64] 宣其利:宣泄财货。宣,流通、散开。

    [65] 壅利:囤积其财货,与“宣利”相反。

    [66] 不领度支:不由度支统辖管理。度支,官名,属户部,掌管天下财赋预算与开支。

    [67] 不给经费:不作为国家经费统一支出。

    [68] 矫失:矫正错误。成德:成就大德。

    [69] 见善必迁:去恶从善。语本《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70] 蓄怨:积怨。衔恩:牢记恩情。

    [71] 过差:大错误。

    [72] 促殄(tiǎn 舔):加速消灭。遗孽:残馀的叛匪。

    [73] 易如转规:形容一往无阻,毫无阻拦。转规,转动圆形器物。

    [74] 殷忧:深重的忧患。

    [75] 追戒:戒备以后。平居:日常生活。

    [76] 有司:有关机构。此指主管财货的度支。

    [77] 瑰异纤丽:指珍贵华丽之物。

    [78] “推赤”句:即“推心置腹”之意。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萧王(光武帝)推赤心于人腹中。”

    [79] 六龙:日之御。后以指天子车驾。

    [80] “兴行”二句:意谓恢复并执行业已废弛的典章制度,修整已经紊乱的纲纪。缉,修葺。棼(fén坟),紊乱不整。

    [81] “乘舆”二句:意谓皇帝用度有一定的规矩可循,地方上缴的赋税有固定的标准。乘舆,皇帝车驾。古代皇帝车驾及一切用度,皆有一定之规。此代指皇帝。郡国,州郡。

    [82] 大宝:天子之位。《易·系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

    [83] 举一事:即办理二库之事。

    [84] “恡少”二句:意谓因小而失大之事,聪明的商贾不为。恡,同“吝”。廉贾,不贪图小利的商人。

    [85] “溺近”二句:意谓沉迷于眼前利益而丧失长远利益的事,中等智力的人也以其为非。

    [86] “况乎”二句:意谓圣人应机处理事务,应立即去做,不必等到一天之后。语出《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87] 管窥:比喻所见甚小。愿效:说出意见,表达效忠的意愿。

    [88] 陈冒:冒昧陈述。

    权德舆

    权德舆(761——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徒(今属江苏)。幼颖悟,四岁能诗,年十五,为文数百篇,见称于诸儒间。德宗建中元年(780)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从事,同年改右金吾卫兵曹参军。贞元间历仕太常博士、左补阙、起居舍人兼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元和五年(810),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政以宽厚为本。八年罢为礼部尚书,后历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等职,十三年卒于山南节度使任所。德舆当贞元、元和间掌文柄,名重一时,柳宗元、刘禹锡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为文宏博雅正,温润周详,公卿侯王、硕儒名士之碑铭,多出其手,时人奉为宗匠。为文主张“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的衰薄文风。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传世。两《唐书》有传。

    酷吏传议[1]

    《诗》美仲山甫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2]故体备健顺,是为全德[3]。不然,则直己循性[4],能秉一方。事举于中,皆理道也。得柔之道者为循吏[5],失刚之理者为酷吏[6]。司马氏修《史记》,始作二传,以诫世尔[7]。而后以郅都为酷吏传首[8],愚有惑焉。都之为中郎将,上欲搏野彘活贾姬,从容奏议,引宗庙太后之重[9]。其为济南守,诛豪猾首恶,道不拾遗[10]。其为中尉[11],宗室贵臣,敛手仄目。其为雁门守,匈奴不敢近边,至为偶人像之,骑射莫能中[12]。然其勇敢气节,根于公廉,不发私书,不受请寄[13]。具此数者,为汉名臣。入居命卿[14],出总列郡[15],坚刚忠纯,终始若一。坐临江之嫌,当太后之怒,身死汉庭,首足异处[16],有以见汉氏之不纲,王泽之弛绝也。盖在史氏发而明之,以旌事君,以励使臣,俾百代之下,有所惩劝。子长既首冠酷吏,班氏又因而从之[17],善善恶恶之义,于此缺矣。夫椎埋沉命舞文巧诋之徒,自为等夷[18],杂列篇次。至于述赞[19],虽云引是非争大体,又何补焉?

    噫嚱!《洪范》之沉潜[20],《大易》之直方[21],皆臣道也,都虽未蹈之,斯近之矣。不隐忠以避死[22],不枉道以莅官[23],无处父之华,异申枨之欲[24],所至之邦,必以称职闻。其古之刚而无害、怒而中节者欤[25]?刚似酷,弱似仁,在辩之不惑而已[26]。天下似是之为失多矣,岂独是哉?开卷之际,恍然有感,且以司马氏、班氏,皆良史也,犹不能辩,故为论之[27]。

    《全唐文》卷四八八

    两汉辩亡论[28]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29]。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30],自贾夷灭[31],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征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32]。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词气所发,损益系之[33]。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34]。故其荡覆之机,篡夺之兆,皆指导之、驯致之[35]。虽年祀相远,犹手授颐指之然也[36]。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

    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37],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38],天地之眚屡见[39],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40]。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41]。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诫,诵《小雅·十月》之刺,乘其向纳,痛言得失[42]。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浸盛之势[43],上下恬然,奄忽亡国[44]。傥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廷辩,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45],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46]。致使群盗弄权,迭执魁柄,祸稔毒流,至于新都,不可遏也[47]。斯可愤也!

    逮至东都顺、桓之间[48],国统三绝[49]。胡广以钜儒柄用,位极上台[50]。初,梁冀席外戚之重[51],贪戾当国,既鸩质帝[52],议立嗣君。公卿大臣,皆以清河王蒜年长有德[53],属最尊亲,可以靖人[54],亦既定策。冀乃惮其明哲,且不利长君,私于蠡吾,独异群议[55]。为广议者,亦当中立如石,介然不回,率赵戒之徒,同李、杜所守,然后三事百工,正词于朝[56]。虽冀之暴恣,岂能一旦尽诛汉廷群公邪?反徇一息之安,首鼠畏懦,竟使清河徒废,蠡吾为梗[57]。邦家陵夷,汉道日蹙,结党锢之狱,成阉寺之祸[58]。祸乱循环,以至董卓[59],赫赫汉室,化为当涂[60],盖栋桡鼎折之所由来久矣[61]。彼梅福以孤远上疏,张纲以卑秩埋轮[62],独何人哉?而不是思也[63]。

    噫嘻!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64]。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于初,决之于始,以导善气,以遏乱原[65]。若祸胎既萌,则死而后已,白刃可蹈,鸿毛斯轻[66]。奈何禹、广于完安之时,则务小忠而立细行,数数然献吉筮于露蓍,沮立后于探筹[67]。及夫安危之际,邦家之大,则甘心结舌,阴拱观变[68]。岂止然也?方又炽焰焰以燎原,决汤汤以襄陵,投天下于烟煨,挤万民于昏垫[69]。百代之下,无所指名,虽史赞粗言,而不究论本末[70]。且出不越境,书弑君之恶;言伪而辩,有两观之诛[71]。若当春秋之时,明禹、广之罪,作诫来世,可胜纪乎!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72];东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73]。大汉之祚,未易知也。

    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74],非人谋能亢[75]。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于廊庙,斯可矣[76]。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77]?予因肄古史[78],且嗜《春秋》褒贬之学,心所愤激,故辨其所以然。

    《全唐文》卷四九五

    * * *

    [1] 司马迁、班固皆以郅都入《酷吏传》,作者以为不妥,于是论之。作者从刚柔并济入手论为臣之道,故所论取径甚微而取义甚大。

    [2] “《诗》美”三句:仲山甫,周宣王大臣,“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见《诗·大雅·烝民》,据说为宣王大臣尹吉甫所作,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及其辅佐宣王的忠直。《烝民》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茹,吃;吐,不吃。人言柔软的东西可以吃下去,坚硬的东西则要吐出来,而仲山甫则柔软的不吃,坚硬的不吐,意谓其不畏强暴,刚柔兼备。

    [3] “故体”二句:意谓刚柔兼备,道德上就完美无缺。

    [4] 直己循性:一味地顺着自己的性情去做。

    [5]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6] 酷吏:滥用刑法残害人民的官吏。

    [7] “司马氏”三句:司马迁作《史记》,有“循吏”、“酷吏”二列传。

    [8] “而后”句:《史记·酷吏列传》共有十数人,郅都为酷吏传之首。郅都,汉河东大阳(故址在今山西平陆东)人。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能直谏,常面折大臣于朝。后为中尉,执法严酷,宗室见其侧目而视,号为“苍鹰”。

    [9] “都之”数句:郅都为中郎将时,从景帝入上林苑猎,帝之贾姬如厕,野彘猝入厕,帝目都,都不行;帝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帝前阻之,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难道少一个贾姬吗?陛下纵然自轻,如何向祖宗和太后交待?”帝遂还,野彘亦逃去。事见《史记·酷吏列传》。

    [10] “其为”三句:景帝时,济南豪强氏有宗人三百馀家,守吏不能制,于是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瞯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事见《史记·酷吏列传》。

    [11] 中尉:秦汉时官职名,为列卿之一。主要执掌是担任宫殿之外、京城之内警卫、消防及治安工作。

    [12] “其为”四句:景帝以郅都为雁门(郡名,治所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及内蒙南部)守,匈奴闻郅都居边,为引兵去,至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惮如此。事见《史记·酷吏列传》。

    [13] “不发”二句:意谓不拆看私自告密的书信,不接受请托。私书,隐秘不公开的书信。此指告密信。请寄,请托。

    [14] 命卿:由天子任命的大臣。按,郅都为中尉,中尉为列卿之一。

    [15] 总列郡:总领一郡之事。指为郡守。

    [16] “坐临江”数句:临江,谓临江王荣,景帝之子,景帝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年后废为临江王,又三年,坐侵庙地为宫,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百姓怜之。后窦太后借故处死郅都。事见《史记·酷吏列传》。

    [17] “班氏”句:谓班固《汉书·酷吏传》亦列入郅都,并以之为首。

    [18] “夫椎埋”二句:意谓那些杀人绝命、玩弄文字诋毁构陷之徒,自以为与郅都同等。椎埋沉命,劫杀人而埋之。泛指杀人。舞文巧诋,指酷吏玩弄文字构陷杀人。

    [19] 述赞:指列传后作者加的评论性质的语言。

    [20] “《洪范》”句:《洪范》,《尚书》篇名。武王克殷,访问箕子以天道,箕子以《洪范》陈之。沉潜,指地。《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孔颖达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蔡沈集传:“谓以刚克柔也,以柔克刚也。”

    [21] “《大易》”句:《大易》,即《周易》。直方,即直方大,平直、端方、正大,语出《易·坤》:“六二,直方大。”

    [22] “不隐”句:谓郅都公开自己的忠诚而不怕死。《史记·酷吏列传》:“(都)常自称曰:‘已倍(背)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3] “不枉”句:谓郅都莅官而不违背正道。枉道,违背正道。《史记·酷吏列传》:“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

    [24] “无处父”二句:意谓郅都无阳处父的华而不实,无申枨的多欲。处父,即阳处父,春秋时晋国太傅。阳处父聘于卫,返晋时,过宁,舍于逆旅宁嬴氏,宁嬴以阳处父为君子,举而从之,至中途而还,其妻问之,宁嬴回答说:“阳处父言行不一,华而不实,招来的怨恨一定很多,故此返回。”事见《左传·文公五年》、《国语·晋语五》。申枨(chénɡ 橙),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枨字作党。孔子尝批评申枨多欲,见《论语·公冶长》。

    [25] “其古”二句:意谓郅都与古时刚而无害、怒而有节的人相同。刚而无害,性格刚强而无害处。中节,合乎礼义法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6] 辩之不惑:加以分辨,使其明白。辩,同“辨”。下同。

    [27] 犹不能辩:尚且不能分辨。

    [28] 此为一篇史论,辩两汉之所以亡。西汉亡于王莽,东汉亡于董卓,几乎已是定论。而作者追根溯源,独发惊悚之论,以为亡于张禹、胡广。在史家看来,禹、广或仅仅是贪恋禄位、无是非的乡愿,然而在作者看来,禹、广则是“投天下于烟煨,挤万民于昏垫”的罪魁祸首。全文不但论辩严密,且爱憎分明,字里行间,义形于色,迥异于一般史家之史论。

    [29] 莽、卓:王莽、董卓。莽字巨君,汉元帝王皇后侄,以外戚掌大权,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死,与王皇后共立幼主平帝,专制朝政,称安汉公。元始五年(5)毒死平帝,另立二岁刘婴为太子,号孺子,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西汉亡。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汉桓帝时为羽林郎,后仕并州牧。灵帝卒,何进谋诛宦官,召董卓入京,遂凭借所率凉州兵专擅朝政,位至相国。后废少帝,立献帝,肆杀公卿,焚烧洛阳,迁都长安,造成两京百姓生命大损伤。董卓死后,权柄落在曹操手中,献帝不过一傀儡而已,东汉名存而实亡。

    [30] 污神器:玷污神器。神器,指帝位。齐民:平民百姓。

    [31] 自贾(ɡǔ古)夷灭:自取灭亡。更始三年(23),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初平三年(192),董卓死于吕布、王允之手。

    [32] “静征”数句:意谓仔细考查起因,原来亡西汉的是张禹,亡东汉的是胡广。征,征实。厥初,起初。张禹,字子文,西汉河内轵(故址在今河南济源东南)人。禹以明习经学为博士,元帝时,诏令授太子《论语》。成帝即位,以帝师任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后为丞相,封安昌侯。为相六年,前后得赏赐数千万,买田至四万亩,皆泾渭流域膏腴之地。《汉书》有传。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人。汉安帝时举孝廉,累迁为尚书仆射,后历仕司徒、太尉、司空等职,以策立桓帝功封安乐乡侯。居台省三十馀年,历事六帝。《后汉书》有传。

    [33] “词气”二句:意谓张、胡二人每一言论,关乎国家兴衰。徼,求取。

    [34] “而多方”四句:意谓张、胡二人善于奉承保住自己的官位爵禄,或者深陷君主于祸端之中,或者依附恶人结成祸胎。凶沴(lì 厉),坏人、恶人。沴,旧时谓因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35] “故其”四句:意谓两汉动荡覆亡的契机,被篡夺的征兆,皆是在张、胡指导下逐渐达到的。驯致,逐渐招致。

    [36] “虽年祀”二句:意谓张、胡在位距离西、东两汉灭亡年代尚远,但就像他们亲自教授的一般。手授颐指,亲自传授、指示。颐指,即气指颐使。

    [37] 主臣:《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司马贞索隐:“人臣进对前称主臣,犹上书前云昧死。”此处代指皇帝身边重臣。

    [38] 永始、元延:汉成帝年号(前16——前9)。

    [39] 天地之眚(shěnɡ 生上声):指地震、日月之蚀等自然灾害。

    [40] 王氏专政:指王莽篡权。

    [41] “须其”二句:意谓成帝等待他一句话作为判断是非的尺度。须,等待。律度,尺度、标准。

    [42] “为禹”数句:意谓为张禹设想,他应该向成帝陈述《周易》关于防微杜渐的告诫,诵读《小雅·十月》之诗,乘着皇帝虚怀接纳之时,痛言得失。“坚冰”之诫,语出《易·坤》:“履霜坚冰至。”孔颖达疏:“履霜必至坚冰……以坚冰为戒,所以防渐虑微,慎终于始也。”《小雅·十月》之刺,指《诗·小雅·十月之交》,诗作于周幽王时,讥刺掌权贵族乱政殃民,遇到日蚀、地震、山崩、河沸等大灾异,也不知警惕。向纳,虚心听取。

    [43] “反以”三句:意谓张禹反而以“罕言命”“不语怪”为借口,致使成帝不再疑心,造成王莽势力日益强大的有利局面。罕言命,语出《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慈。不语怪,语出《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孔子不谈怪异、勇力、荒诞和鬼神一类的事。张禹以孔子的话对天地灾异现象不作评论。按,张禹精通《论语》,其说《论语》独成一家,号“张侯论”。

    [44] “上下”二句:意谓君臣上下都恬然相安,于是倏忽之间国家灭亡。奄忽,很快、迅疾。

    [45] “傥帝”五句:是退一步说,意谓假若成帝考虑不到这些,张禹也应该对成帝陈述解说,犯颜直谏,当面斥责,何况成帝是当张禹闲居时亲临其家、虚心访问待其一言而决的时候。开陈:陈述、解说。切劘,切磋。矧(shěn 审),何况、况且。燕闲,燕居、闲居。按,成帝车驾至禹第、以灾异及王莽事询及张禹,事见《汉书·张禹传》。

    [46] “方且”五句:事见《汉书·张禹传》:“天子愈益敬厚禹,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因归诚,言‘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妻,不胜父子私情,思与相近。’上即时徙咸为弘农太守。又禹小子未有官,上临候禹,禹数视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款款然,和乐貌。

    [47] “致使”五句:群盗弄权,指王氏兄弟及子侄辈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等连续执掌大权。王凤,王皇后弟,成帝即位,以外戚为大司马大将军,封阳平侯,专断朝政,兄弟贵倾朝廷,辅政十一年。王音,商从侄,尊事凤,卑恭如子,凤将死,荐音自代,遂代凤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辅政八年。王商,凤弟,代王音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王根,商弟,代其兄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辅政。其后王莽专权。魁柄,喻朝政大权。北斗第一至第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魁。祸稔(rěn 忍),祸乱生成。新都,代指王莽。王莽封新都侯。

    [48] 东都:东汉首都洛阳。此指东汉。顺、桓:东汉顺帝刘保、桓帝刘志。

    [49] 国统三绝:国家世代相传的统绪尝三次断绝。建康元年(144)四月顺帝崩,冲帝刘炳立;永嘉元年(145)正月冲帝崩,质帝刘缵继立;本初元年(146)六月质帝崩,桓帝继立,是为三绝。

    [50] 钜儒柄用:以大儒得到重用。柄用,任用并授予权柄。上台:星名,三台之一。古以三公(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或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应三台。

    [51] 梁冀: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其妹为顺帝后,顺帝死后,他与梁太后先后立冲、质、桓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骄奢横暴,政治黑暗,后为宦官单超所逼,自杀。席:倚仗、凭借。

    [52] 鸩质帝:《后汉书·梁冀传》:“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鸩,一种鸟,其羽有毒,可浸制毒酒。此指毒酒。

    [53] 清河王蒜:汉章帝曾孙刘蒜,封清河王。

    [54] “属最”二句:意谓刘蒜地位尊,且血统近,可以安定人心。靖,安定。

    [55] “冀乃”四句:意谓梁冀忌惮刘蒜聪明智慧,不利于其妹,又私心欲立蠡吾侯刘志,遂独与众议相异。长君,成年的兄弟或姊妹,此指梁冀妹。蠡吾,指蠡吾侯刘志。梁冀已许嫁妹于刘志,故私心欲立刘志。刘志继立,是为桓帝。

    [56] “为广”七句:意谓替胡广设想,他应当保持中正立场,坚定不动摇,率领赵戒等人,与李固、杜乔取同一立场,然后众文武大臣乃可以正言于朝。中立,独立。介然,坚定不动摇。赵戒,大臣,顺帝时为司空,质帝时为司徒。李、杜,指李固、杜乔,质帝时为太尉、大鸿胪。梁冀召集百官议事、提出立蠡吾侯刘志,面对梁冀凶焰,唯李固、杜乔坚持立清河王刘蒜,胡广、赵戒以下百官皆惊恐,说:“惟大将军令!”事见《后汉书·李固传》。三事:即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百工,百官。

    [57] “反徇”数句:意谓胡广反而谋求一时苟安,胆怯懦弱,竟使清河王刘蒜被废,而蠡吾侯成为东汉中兴的阻碍。徇,谋求、营求。清河徒废,质帝崩,朝臣李固等莫不归心清河王刘蒜。后桓帝立,刘蒜由是得罪梁冀。桓帝建和元年(147)贬刘蒜爵为尉氏侯,徙桂阳,旋自杀,国绝。事见《后汉书·章帝八王列传》。蠡吾为梗,指桓帝即位后宦官专权,东汉急速衰微。

    [58] “结党锢”二句:桓帝延熹二年(159)八月,桓帝借宦者之力收梁冀大将军印绶,冀与妻皆自杀,梁氏中外宗亲皆下狱死。桓帝赏定乱有功者,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县侯,自是宦官骄横不能制。士大夫李膺、陈蕃等联合太学生郭泰、贾彪等,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诬告他们结为朋党,诽谤朝廷,李膺等二百馀人遭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膺等复被起用,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膺等百馀人被杀,陆续处死、流徙、囚禁的党人达六、七百人之多。详见《后汉书·党锢列传》。阉寺,宦官。

    [59] “祸乱”二句:意谓祸乱延续不断,且互为因果,直到董卓。灵帝时,袁绍、何进谋诛宦官,事败,宦官杀何进,袁绍又捕杀宦官,无少长,尽杀之。董卓以此为借口领兵至洛阳,东汉由此名存实亡。

    [60] “赫赫”二句:意谓汉室为曹魏所取代。当涂,“当涂高”之省。《三国志·蜀书·周群传》:“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周)舒曰:‘当涂高者,魏也。’”当道而高,是魏的隐语。魏,义同“巍”,象宫前观阙。

    [61] 栋桡鼎折:屋梁弯曲,鼎足折断。语出《易·大过》:“九三,栋挠,凶。”又《鼎》:“九四,鼎折足,覆公……凶。”此以喻国家基础颓坏。

    [62] “彼梅福”二句:意谓梅福在僻远的南昌可以上书言事,张纲虽然官职低下却弹劾高官。梅福,字子真,成帝时为南昌尉。王凤擅权,梅福数上书言事,讥切王氏。《汉书》有传。张纲,字文纪,顺帝时为司徒府属吏,上书指斥宦官当权。汉安元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郡,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后汉书》有传。埋轮,埋住车轮,以示坚守。

    [63] “独何人”二句:意谓梅福、张纲尚且如此,而张禹、胡广是什么人,为什么不去想一想呢!

    [64] “就利”三句:意谓趋利而避害,以通显为荣,以穷困为丑,这是人之常情。

    [65] “暨乎”六句:意谓待到执掌大权、身系国家存亡之时,就应该谨慎于初,决断于始,以开导正气,以堵塞祸乱源头。体国,治理国家。

    [66] “若祸”四句:意谓如果祸害已经发生,则死而后已,白刃可以蹈,视死亡如鸿毛之轻。白刃,兵器之刃。鸿毛斯轻,取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句义。

    [67] “奈何”数句:意谓禹、广二人在天下安定之时,专意于对皇帝的小忠和个人小节的修养,热衷于向皇帝呈献吉利的卦象,若无吉兆,则取决于探筹。完安,安定。数(shuò 朔)数然,频繁、屡次。吉筮,吉利的卦象。古时占卦用龟甲叫做卜,用蓍草叫做筮。露蓍,占卦前夕,将蓍草放在露天星宿之下,古人以为这样占卦才会灵验。沮立,情绪沮丧站立。探筹,犹今之抽签。筹,签筹、算筹,古人计数的工具。《汉书·张禹传》:“禹见时有变异,若上体不安,择日絜斋露蓍,正衣冠立筮,得吉卦则献其占,如有不吉,禹为感动忧色。”按,以上事实主要针对张禹。

    [68] “及夫”四句:意谓等到国家安危存亡之际,禹、广二人则甘心哑口不言,静观其变。结舌,不敢讲话。阴拱,暗中坐观成败。

    [69] “岂止”五句:意谓禹、广二人作为岂止于此,当大火熊熊成燎原之势、大水冲决堤防淹没山陵时,他们又将天下投入火焰里,推万民于洪水之中。汤(shānɡ商)汤,水流大貌。襄陵,漫过山陵。《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昏垫,沉溺于水灾。《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70] “虽史”二句:意谓虽然史书的赞语有粗略批评,但不能深究本末。按,《汉书·张禹传赞》:“张禹……以儒宗居宰相位……皆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后汉书·胡广列传赞》:“胡公庸庸,饰情恭貌,朝章虽理,据正或挠。”皆有所批评,但未提高到危害国家之大。

    [71] “且出”四句:用《左传》载赵盾弑君事,谓史书对历史人物应该有公正而严厉的评价;又用孔子诛少正卯事,谓对为害国家的坏人不能宽恕而应该予以严惩。《左传·宣公二年》:“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赵盾)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家语·始诛》:“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72] “向若”二句:意谓如果西汉时能抑制王氏,使君尊而臣卑,则西汉的政治大约不会出现哀帝、平帝时的败坏。哀、平,西汉末两个皇帝。哀帝在位六年(前6——前1),王莽为大司马,擅权。平帝在位五年(1——5),王莽为太傅,加号“安汉公”,位在诸侯王之上,又加九锡。元始五年(5)十二月,王莽毒死平帝,居摄践祚,称“假皇帝”。

    [73] “东京”数句:意谓东汉如果由清河王登基,皇上明慧,臣子忠心,则大约不会有灵帝、献帝时的动乱。登庸,即登基。灵、献,东汉末两个皇帝。灵帝时宦官擅权,大杀党人;献帝时董卓乱政。

    [74] 阴骘(zhì 至)之数:天意注定的安排。

    [75] 亢:同“抗”,抵抗。

    [76] “则但取”五句:意谓如果天意早已安排好,那么就让瞎子来作宰相,立一些土木偶来尊奉,为其披上朝服,排列在朝廷之上,就可以了。章组,绣有日月星辰的古代礼服。

    [77] “何尧舜”四句:意谓如果天意早有安排,为什么尧、舜为国事忧虑感叹,殷、周天子对国家之事或有梦,或占卜,忧劳勤勉从早到晚,然后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呢?尧、舜之或咨或吁,《尚书》中《尧典》、《舜典》记载尧舜为国事忧劳时,每用“帝曰咨”或“帝曰吁”表示尧、舜忧虑的深重,如《虞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殷、周之或梦或卜,指殷高宗梦得说,后得说于傅险中,号为傅说,用为相,殷国大治。见《史记·殷本纪》。周文王出猎前占卜,卦象显示所获非虎非熊,而是“霸王之辅”,于是得姜太公于渭滨,遂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日昃,日偏西。《尚书·无逸》记文王忧劳国事,“自朝至于日中仄,不遑遐食。”

    [78] 肄:学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