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一切生命都在力求活下去 (305年—330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戴克里先皇帝退位后的动乱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皇帝之死

    君士坦丁一世和马克森提乌斯登基

    同时有六位皇帝在位

    马克西米安皇帝和伽列里乌斯皇帝之死

    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击败马克森提乌斯、李锡尼两位皇帝

    君士坦丁一世统一帝国

    建设新都君士坦丁堡

    戴克里先皇帝退位后的动乱

    老奸巨猾的戴克里先皇帝以强大的权力建立起来的均衡体制,在他退位后立刻就崩溃瓦解。要维持这个体制,一个罕见的条件是不可或缺的。这个条件就是两个不心存嫉妒的正帝接受两个毫无野心的副帝辅弼,追求共同的目标,也就是气质和能力的完美结合。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退位后的十八年间,帝国始终处在纠纷和动乱中,比如内战就发生过五次。即使表面上没有纠纷的时期,也不能说是平静的,而只是处于休战状态。数名君主互相以惊惧和憎恨的眼神凝视对方,然后牺牲人民的福祉全力扩展军力。

    上述两位正帝退位后,遵循新的典范,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两个副帝立刻就继位成为正帝。

    这两人当中,君士坦提乌斯占领上位,以新的名称继续统治高卢、西班牙、不列颠尼亚等原来的西部行省。对他来说,再也没有比统治这些行省更能发挥自己才能、满足个人野心的了。

    君士坦提乌斯皇帝慈悲为怀,行事严谨,待人温和,和性格刚烈的马克西米安与玩弄权术的戴克里先相比,受君士坦提乌斯统治的人,都为自己能够成为君士坦提乌斯的臣民而感到庆幸。但正因为如此,臣民都为他体弱多病,以及他和后妻————马克西米安的女儿————生的孩子年纪尚小深感忧心。

    君士坦提乌斯皇帝平易近人,伽列里乌斯皇帝则性格火暴,后者虽然赢得人民尊敬,可是他从来不想主动亲近百姓,加深情谊。特别是在征战波斯后,由于立下功绩,伽列里乌斯皇帝的态度变得非常傲慢,超越他的人固不待言,就是地位与他相等的人,他也感到面目可憎。

    君士坦提乌斯和伽列里乌斯都升为正帝后,有必要填补两个副帝的空位,好让帝政体制趋于完整。

    伽列里乌斯皇帝推举了两名副帝,人选和他的野心非常搭配,两名副帝没有任何美德,显然正是他推举的动机。

    两人当中的一人是马克西米努斯,他是伽列里乌斯皇帝的侄子,当时还是个对世事一无所知的年轻小伙子。当他被戴克里先皇帝推举为副帝,埃及和叙利亚亦交给他统治时,世人固然不用说,就是他也为这项任命吃惊不已。因为他的言行举止都完全不像个皇室成员,没有丝毫高雅气质。

    同时,快乐的忠臣塞维鲁二世则被送往米兰,从不情愿的马克西米安皇帝那里获得副帝的任命,并且接下意大利和阿非利加的统治权。

    那时伽列里乌斯皇帝心中一定在打着各种如意算盘,描绘着各种愿景,比如君士坦提乌斯皇帝死期已近,不久他就可以成为帝国的主权者,然后就是他辉煌的统治、帝位继承与退位,等等。

    但不到十八个月,两件意外事故粉碎了伽列里乌斯皇帝的美梦。君士坦丁的登场,让他合并西方行省的计划化为乌有;接着又是马克森提乌斯(旧正帝马克西米安的儿子)的叛变,让他连意大利、阿非利加洲也相继失去。

    君士坦丁登场

    后来被尊为大帝的君士坦丁,有不少历史学家详细记载了他的一生和功绩。

    他的母亲海伦纳的出身固然不用说,就连他的出生地也成为文学讨论的对象以及国民议论的焦点。最近更有说法指出,海伦纳的父亲是不列颠尼亚王。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她只是一家旅馆老板的女儿。至于对主张她是君士坦提乌斯皇帝爱妾的人,旅馆老板的女儿这个说法也可以证实她的婚姻的合法性。

    君士坦丁皇帝出生的地方,应该是达契亚行省的纳伊苏斯。不管是环境、血统方面或者风土人情方面,除了勇武之外,他并没有特别著名之处。在这个意义上,即使说这个年轻人完全没有想过要通过知识来陶冶自己,也没有什么好令人吃惊的。

    在他十八岁左右,他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被任命为副帝,可是这个好消息却让母亲海伦纳被迫和父亲离婚,所以父亲虽然披上辉煌的紫袍,却饱尝耻辱。

    之后,君士坦提乌斯皇帝虽然出发西征,但君士坦丁却没有跟随前往,而是留下接受戴克里先皇帝指挥,在埃及和波斯的战事中一举成名,逐渐晋升成为第一指挥官。

    君士坦丁是个身材魁梧的巨汉,同时精通一切本领。战场上他英勇过人,平时则对人温和,极具上进的精神同时又深思熟虑。由于行事谨慎,所以即使他满怀野心,在别人看来还是非常冷静,似乎没有任何欲望。

    人民和士兵推举君士坦丁为副帝,伽列里乌斯皇帝则对他的广受欢迎又妒又恨。

    掌握最高权力的君主出于理智,一定会克制自己不公然行使武力,可是要克制自己不暗中报复就很困难了,而且君主从来不愁没有报复的方法。

    君士坦丁一天比一天危险,父亲君士坦提乌斯担心儿子的安危,好几次写信给伽列里乌斯,说想把儿子叫到身边。

    伽列里乌斯找了无数借口,百般拖延,可是对君士坦提乌斯合理的恳求,他不可能拒绝太久。

    最后,伽列里乌斯不得不发给君士坦丁旅行许可,但他最惧怕的就是君士坦丁返国,所以他暗中使尽各种方法想要阻止君士坦丁返国。不过这个年轻人以过人的机敏,一一破解了那些圈套。

    君士坦丁于夜里从尼科米底亚宫殿出发,有如疾风般通过比提尼亚、色雷斯、达契亚、潘诺尼亚、意大利,就在父亲君士坦提乌斯正准备起航前往不列颠尼亚时,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抵达布洛涅港。

    远征不列颠尼亚镇压喀里多尼亚是君士坦提乌斯最后的功绩。因为获得正帝称号十五个月后,亦即升为副帝约十四年半后,他即病逝于约克宫殿。

    西罗马军的所有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君士坦提乌斯来到不列颠尼亚,而且以阿勒曼尼世袭族长之一的克罗库斯为大将的蛮族军队,也加入了西罗马军。

    君士坦丁深知伽列里乌斯皇帝的性格,知道自己若要活下去,除了成为正帝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虽然他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其实骨子里却在顽强抵抗着,这也是他要将自己登基行为正当化的策略。

    因此,在寄信给东边的皇帝告知自己继位之前,他必须获得某种保证,于是他暂且不让军队为其欢呼。

    但现在他获得了那项保证,即民众的热烈拥戴,于是他在信中先告知对方他父亲已病逝,接着用含蓄的口吻说明自己继承了帝位,最后毕恭毕敬地陈述由于士兵的行动,使他无法依据法典请求正式的帝位。

    伽列里乌斯皇帝既吃惊又失望,而且愤怒不已,无法像平常那样克制自己的情绪,粗声厉呵地把使者和信函都扔进火中。

    但随着事后愤怒逐渐平息,想到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以及对方的性格和实力,伽列里乌斯皇帝不得不接受君士坦丁所提的妥协方案。那是可以让伽列里乌斯皇帝保持颜面的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不否认也不承认不列颠尼亚军这次的选择,并在接受事实之后,让君士坦丁成为阿尔卑斯山以西各行省的主权者。不过只能使用副帝称号,在帝国排名第四,空出来的正帝地位由伽列里乌斯皇帝的宠臣塞维鲁二世递补。

    就这样,由四位皇帝合作统治帝国的体制表面上勉强得以维持。但是,早已掌握实权的君士坦丁不接受这个状态,在这段时间,他一直等待攫取最高权力的机会。

    久已不见皇帝踪影的罗马城

    对充满野心的伽列里乌斯皇帝来说,既不能掌控高卢各行省,又失去了意大利,那不仅代表自己的势力退出了最重要的地方,也让自己丢尽了颜面。

    罗马城久已不见皇帝的踪影,市民一天比一天感到不满。人们逐渐看出尼科米底亚和米兰受到特别对待,并非出于戴克里先皇帝个人的喜好,而是他建立的统治体制造成的。

    戴克里先皇帝退位数月后,继承者陆续建造冠以戴克里先皇帝之名的豪华宏伟的浴场。现在在那些浴场的废墟遗址上,可以看到不少利用当时的建筑物材料盖成的教堂和修道院。

    那些浴场虽然优雅舒适,但因为市民的不满,所以显得不怎么平静。甚至还有传闻指出,兴建这些浴场所用的花费,不久就要以税金的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

    而且不知道是出于贪婪还是国库空虚,正好就在那时候,伽列里乌斯皇帝下令严格调查全部国民的财产,要把地租和人头税查得一清二楚。

    不动产的调查更是彻底,任何人都必须诚实申告,只要稍微涉嫌隐匿不报,立即遭受严刑拷打。

    另外,以前只有意大利各行省才能享受的无数特权,现在也一律取消。税吏则开始对罗马城进行人口普查,并制定新的税率。

    再怎么驯服的百姓,只要自己的土地遭受入侵,都会大声抗议,更不要说这时不但私有财产被侵害,罗马公民还遭受了侮辱。所以,即使造成引发私愤与公愤的事态,也是不足为奇的。

    从征服马其顿(前167年)以后,罗马公民就不必缴纳人头税。虽然经历过好几次暴政,不过只有这个免税措施成为维持约五百年的惯例。

    因此,对居住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中的居民来说,这个远在亚细亚宫廷、达尔马提亚农民出身的皇帝,竟然要把罗马城和全帝国无数的低级城市同等对待,这样的傲慢当然不能令人坐视不管。

    由于有元老院的支持(或者至少是默认),人们心中的怒火被煽动得愈发炽烈了。同时,所剩无几且有被解散之虞的禁卫军,也利用这个机会,公开表明自己已经准备好要为受到压迫的祖国拔剑相助。

    全体市民的心愿是把外国暴君赶出意大利,选出以罗马城为宫廷统治全帝国的人物。是否真正有这样的人物呢?

    这个愿望很快就发展成极有可能实现的期待。马克森提乌斯成了集众人的希望于一身的人物。

    马克森提乌斯叛变

    马克森提乌斯是马克西米安皇帝的儿子,也是伽列里乌斯皇帝的女婿,所以从出身和血缘关系来看,他本来是继承帝位的第一顺位候补,可是副帝宝座偏偏与他擦身而过。因为他不仅无能,而且染上无数恶习。就这一点而言,他和君士坦提乌斯形成鲜明对比————非凡的才干被视为一种威胁,同样与那个地位无缘。

    伽列里乌斯打的如意算盘是,让能够忠诚履行自己指示和命令的人当副帝,让品行不端的外地人当意大利君主正是基于这个意图;至于那个已故的西罗马皇帝的儿子,则不授予任何公职,只让他在离首都数英里的宅邸享受奢华富裕的私生活。

    不得不接受这种待遇的马克森提乌斯,心中始终感到怏怏然。君士坦丁的耀眼勋绩,让他觉得备受屈辱、气急败坏甚至愤怒不已。

    不过,现在他在人们的不满中找到自己的希望,他把自己的野心和对罗马城的大义结合在一起。

    有两名禁卫军将领和一名后勤部队将领参与了他的阴谋。他们极为团结,执行任务时不曾有任何犹豫和阻碍。

    就这样,塞维鲁二世皇帝的忠臣————首都长官和数名高官遭禁卫军暗杀,元老院和民众赋予马克森提乌斯副帝的身份,向他欢呼,把他视为罗马城的自由与权威的拥护者。

    我们无从得知马克西米安是否预先知道这场阴谋。总之,这个被戴克里先皇帝强迫只得退位的老先帝,一得知首都发生叛变,就立刻从隐居处出来,将苏醒的野心藏在父爱的面具后面,应儿子和元老院的邀请,再度披上紫袍。

    至于塞维鲁二世则在副帝的忠告下,不,应该是命令下,慌忙朝罗马进军。他一定是想以电光石火般的行动,迅速镇压由“花花公子”指挥的民众叛变。

    可是军队抵达一看,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士兵和武器排得密不透风,有如铜墙铁壁一般,而且站在叛徒前方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相反地,自己的士兵身上则显现不出有丝毫士气和忠诚。

    犹豫之间,对方提出高额奖金,摩尔人士兵纷纷弃械投敌。不止摩尔人士兵,就连禁卫军长官阿努利努斯都表明支持马克森提乌斯,带着大部分以前由他指挥的禁卫军投靠马克森提乌斯。

    借用一位雄辩家的说法,就是“罗马城现在已经恢复往昔的威武”。可怜的塞维鲁二世皇帝失去了兵力,策略也不管用,只得撤退到拉韦纳,不,应该是逃窜到拉韦纳。

    塞维鲁二世皇帝或许要以这个地方为根据地,抵抗一段时间。因为拉韦纳的城墙十分坚固,足以承受意大利军的攻击,而且环绕四周的沼泽地带可以阻止敌人入侵。另外他还有强大的舰队,掌握着制海权,不必担心后勤枯竭。再说春天降临后,就会有来自达尔马提亚行省和东方的支援。

    亲自带头指挥的马克西米安,立刻就看清这个状况。他明白包围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兵力,即使狂打猛攻和断绝对方粮食都不会有什么效果。

    于是,马克西米安采用戴克里先皇帝的战术,将攻击矛头指向塞维鲁二世皇帝的心而不是拉韦纳的城墙,也就是心理战。马克西米安很清楚这个倒霉皇帝的弱点:由于先前遭受背叛,使得他连诚实的朋友和忠实的亲信都不肯信任了。

    马克西米安的特使很容易就让塞维鲁二世皇帝相信,在拉韦纳城内,有一群歹徒正在策动群众投敌。特使成功说服了大感吃惊的塞维鲁二世皇帝,并让后者明白,反正拉韦纳城墙迟早会沦陷,与其那时接受凶猛对手的制裁,还不如现在光荣投降。

    开始时,塞维鲁二世皇帝受到宽容、充满敬意的对待,接着与马克西米安一起前往罗马,在那里以退位换取安全保障。不过最后塞维鲁二世皇帝得到的只有安乐死和帝葬的下场。

    被宣判死刑后,执行方法由皇帝自己选择。他选的是古代经常实行的切开血管致死。这样自残咽气后,他的遗体被抬到为加里恩努斯皇帝族人所建的坟墓落葬。

    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性格上几乎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但由于双方处境和利害关系一致,所以二者能够互相合作抵抗眼前的敌人。

    不知疲倦为何物的马克西米安,也不顾自己的年纪和权威,亲自越过阿尔卑斯山去和君士坦丁会面,并且带女儿福斯塔同行,作为新的盟约证物。

    婚礼在阿尔勒盛大举行。在这里,再度要求西方帝国主权的马克西米安,将正帝称号授予既是女婿也是盟友的君士坦丁。

    副帝君士坦丁之所以会从正帝马克西米安那里获得这般荣誉,似乎是因为他愿意拥护帝国和元老院。然而他的语意含糊,支持缓慢,而且没有任何成果。君士坦丁预料到不久之后,他将和意大利的君主与东方的皇帝开战,为了那时的安全,或者为了得偿夙愿,他已在偷偷地进行准备。

    兹事体大,非由伽列里乌斯皇帝御驾亲自远征不可。于是,伽列里乌斯皇帝率领从达尔马提亚和东方召集来的大军进入意大利,他要为塞维鲁二世皇帝报仇,要惩罚叛变的罗马公民————不,借用激进的野蛮人的说法,就是要将元老院议员和叛民全剁成肉酱。

    但马克西米安也很聪明,他已经准备好迎战态势。对伽列里乌斯皇帝来说,一切都始料未及,但此时此刻,他确实沦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既无法攻击也不能撤退,总之动弹不得。

    后来伽列里乌斯皇帝虽然勉强前进到离罗马城约六十英里的纳尔尼,但其统治意大利的区域,也只限于阵营四周小小的范围。

    情况一天比一天危急,伽列里乌斯皇帝再怎么傲慢,事到如今,还是不得不讲和。于是他派遣两名高官到敌人那里去,提出会面要求,并表达了岳父对女婿的关怀,邀请敌军阵营的君主。伽列里乌斯皇帝认为比起没有把握的战争,对方应该更期待东方皇帝的慷慨。

    然而这个提议却被嗤之以鼻。

    如意算盘落空的伽列里乌斯皇帝,要是再延误撤退时机,很有可能会重蹈塞维鲁二世皇帝的覆辙,情况极为不妙。

    另一方面,罗马城民则毫不吝惜地拿出暗藏起来的财产以打倒贪婪的暴君。马克西米安的威名,其子在民众间的声望,秘而不宣的高额薪资,以及保证付给比薪资还高的奖金,所有这些都折损了达尔马提亚军团的士气,瓦解了士兵对皇帝的忠诚。

    事到如今,伽列里乌斯皇帝不得不下令撤退,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就连以前和皇帝共同打过好几次胜仗,分享过无数荣誉的老兵也都人心惶惶地想要逃离战场,要阻止他们脱队简直让伽列里乌斯皇帝费尽了苦心。

    伽列里乌斯的朋友李锡尼成为共治帝

    伽列里乌斯皇帝的性格非常粗暴,但这并不表示他无法建立长久而真诚的友谊。对于性格和举止与他极为类似的李锡尼,他不只显露出情谊,而且满怀敬意。

    两人的交情从他们非常幸福的时期————或许在还未成名的时期就已经开始。随后在军旅生涯中,两人几乎同时晋升各种位阶等级,不管是自由还是危险时刻,他们都在一起,因而培育出坚固的友谊。

    伽列里乌斯披上紫袍时,似乎已经决定要将这个朋友提升到与他相同的地位。

    作为皇帝,伽列里乌斯的全盛时期极为短暂,不过在担任皇帝期间,他认为副帝的地位与李锡尼的年龄和业绩并不相称,所以他为这位老友准备了君士坦提乌斯皇帝的地位与西方的帝国。

    伽列里乌斯皇帝为意大利战役奔波时,将多瑙河流域的防御交给李锡尼负责。在从远征地逃回来后,他立即把空出来的塞维鲁二世皇帝的地位给予这个朋友,让其管辖达尔马提亚各行省。

    六个皇帝同时在位

    李锡尼登基的消息一传到东方帝国,立刻引发统治埃及、叙利亚的马克西米努斯的嫉妒与不满。早已经不把副帝的称号看在眼里的马克西米努斯,不顾伽列里乌斯皇帝的反对与恳求,强硬要求与新帝李锡尼拥有相同的正帝称号。那几乎可以说是用暴力弄到手的。

    就这样,罗马帝国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六个皇帝同时在位的状况。亦即西有君士坦丁、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安三帝————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表面上尊马克西米安为父王,向他表示敬意;东有李锡尼、马克西米努斯、伽列里乌斯三帝。李锡尼和马克西米努斯把伽列里乌斯视为真正的后援者并敬重他。

    出于利害关系和先前交战的记忆,他们分成两大阵营,帝国一分为二。由于互相都惧怕对方,所以他们表面上相当平和,有时候甚至显得非常融洽。

    但这也只是马克西米安和伽列里乌斯还活着时的短暂现象罢了。特别是伽列里乌斯一逝世,剩下的四个君主立刻分别对其他皇帝的计划和行动展开新的攻防。

    以前马克西米安不情愿退位时,御用雄辩家都对他那哲学家式的谦卑赞不绝口。可是现在同一个皇帝出于野心而引发内战————或者至少是支持内战,他们就又对他的爱国心表示感谢之意,并且委婉地指责他以前不应该退位去过悠闲的生活。

    然而,马克西米安皇帝和他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两人要毫不对立地共同治理帝国,从他们的性格来看,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就马克森提乌斯来说,他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元老院和民众选出来的意大利正规君主,因此极为自负,而且他也无法忍受狂妄的父亲的监督。的确,马克西米安的狂妄真是世上罕见,竟然公然颠倒是非,说年轻的儿子之所以能够登基,完全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威望和手腕促成的。

    当问题交由禁卫军裁决时,惧怕凶残暴虐的马克西米安的士兵,全站在马克森提乌斯皇帝那一边。

    就这样,马克西米安不得不退隐,离开意大利前往达尔马提亚,只有性命和自由获得保障。

    虽然他做出了为过去的行径感到后悔的样子,但私底下却在策动新的阴谋。对他的性格了如指掌的伽列里乌斯皇帝,立刻命令他离开达尔马提亚。

    失意的马克西米安,最后可以去的避难所,就是女婿君士坦丁皇帝的宫廷。阴谋家君士坦丁恭敬地迎接前来投靠的岳父,皇后福斯塔也对父亲百般宽慰。

    就这样,马克西米安知道野心和荣华都只不过是梦幻一场,再度走下皇帝宝座,打消周围的疑虑。

    如果他能坚守这个决心,即使威严比第一次退位时稍有减损,也至少可以保住安逸的生活和良好的名声。可是一旦重回皇帝宝座的可能性又再度浮现,过去的荣华再度掠过脑际,他就又做出最后的孤注一掷————不是胜利就是毁灭。

    当时君士坦丁皇帝带领一部分军队前往莱茵河畔,去迎战入侵的法兰克人。剩下的部队也驻扎在高卢的南部行省。因此,要抵抗意大利君主的军力并不充分,而且阿尔勒又储存有大笔资金,简直就像在引诱敌军来攻打自己似的。

    马克西米安一即位,立刻就掌握了那笔资金,依照往年的惯例花在士兵身上,讨他们的欢心,费尽苦心地要让他们想起他以前的威名和武勋。

    然而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权威,也没有来得及为他和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已经进行的交涉做出结论,君士坦丁皇帝仿佛闪电般的行动,就把他的希望粉碎了。

    君士坦丁皇帝的行动确实非常迅速。一得知马克西米安叛变,他随即带领军队掉头从莱茵河畔赶往索恩河畔,在沙隆搭船,抵达里昂后再从那里顺着罗讷河的急流,以惊人的速度赶抵阿尔勒城门。

    马克西米安知道无法对抗敌人那压倒性的大军,于是逃到附近的马赛避难。这座城市已经在与欧洲大陆相连的地峡上构筑了要塞,即使想逃往海上也不会有任何阻碍,并且马克森提乌斯皇帝若是赶来救援,也可以接纳大军。

    马克西米安和伽列里乌斯之死

    君士坦丁皇帝担心再拖延下去,事态将会不可收拾,于是立即下令攻击,但攻城梯太短,够不到城墙上端。

    这时候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是守备队发觉自己的错误,又或许是知道自身难保,他们以交出马赛和马克西米安作为条件,请求君士坦丁皇帝赦免他们。如果不是这样,马赛一定和以前一样,可以忍受长期包围的。

    篡夺帝位者暗中被判了死刑,待遇和以前他同意塞维鲁二世做的选择相同。表面上发布出来的消息是:马克西米安为过去一再犯下的罪愆后悔,自缢而亡。

    失去戴克里先皇帝这个后盾的马克西米安,后半生于公则灾难不断,于私则饱受屈辱,而且最后虽说是自作自受,却以悲惨、不光荣的死结束一生。

    如果君士坦丁皇帝肯留下这位父皇的恩人,也是自己岳父的老皇帝一命,应该会有更多赞赏他德泽的声音。至于福斯塔,在这个惨绝人寰的命案中,她牺牲了作为女儿的恩情,履行了妻子的义务。

    而伽列里乌斯的晚景并没有那么凄凉。虽然担任副帝时比当正帝时还要荣耀,不过到死为止,他一直都是罗马帝国首屈一指的皇帝,始终保持他的尊严。

    自从远征意大利失利撤退后的四年之间,伽列里乌斯放弃了统一帝国的夙愿,过着悠闲的生活,将余生奉献出来为民众谋福利。在他完成的公共事业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整治水患,将巴拉顿湖多余的水引入多瑙河,以及采伐、开垦巴拉顿湖四周广茂的森林。特别是后者,为潘诺尼亚拓展出大片的农地,堪称是帝王的伟业。

    伽列里乌斯皇帝在晚年长期卧病————这个病使他一直遭受剧烈的疼痛直至逝世。由于不知保养,他体态异常肥胖,长满脓疮,最后疮里更冒出无数蛆虫,让他受尽折磨。但因为他曾经迫害过基督徒,所以没有人同情他,反而认为那是上天的惩罚。

    伽列里乌斯皇帝一在尼科米底亚宫殿咽气,经由他的眷顾获得地位的两个皇帝————李锡尼和马克西米努斯————立刻就为他遗留下来的那没有特定主权者的领土互不相让。他们各自召集军队,准备和对方奋力一搏。

    但不久两人就同意分割,亚细亚各行省归马克西米努斯掌管,欧洲各行省则由李锡尼占领。以达达尼尔海峡和色雷斯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相连的线为界,在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的这两条海峡两岸,分别构筑要塞,驻扎军队。

    四个皇帝争夺霸权

    马克西米安和伽列里乌斯两个皇帝死后,剩下的皇帝还有四位。

    四人当中,李锡尼和君士坦丁因利害关系一致所以联手合作,马克西米努斯和马克森提乌斯则暗中结盟。

    以前因敬畏伽列里乌斯皇帝而克制的对立,现在终于浮上台面,所有人都认为战争一触即发。

    意大利和阿非利加在暴政下挣扎,而高卢各行省则享受着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最幸福的太平盛世。因此,人们都把君士坦丁的优点和马克森提乌斯的恶行相比,这便愈发增添君士坦丁的光辉了。

    不管什么时代,世人出于结党营私和谄媚,为了赞扬胜利者的荣耀,总是贬抑失败者的声名。但这并不适用在马克森提乌斯身上。就连乐于指出君士坦丁缺点的历史学家,也同样列出马克森提乌斯的残酷、贪婪和恶行。

    他曾经在阿非利加镇压过一场小叛变。叛变的是总督和总督身边的人,但遭殃的却是那个行省。包括繁荣的锡尔塔和迦太基在内的这块富庶之地,不只因为战乱,还加上战后胜利者的残暴和滥用法律与正义,彻底沦为废墟。

    那些成群涌入阿非利加,靠谄媚和诬陷吃饭的家伙,借与叛徒勾结的理由诬陷有钱人和贵族阶级,轻易地就被罗织入罪。其中虽然也有获得特赦的,但就连那样的人也无法免于财产被没收的命运。

    这场皇帝自己说是胜利的战争,被以盛大的凯旋仪式庆祝,在民众面前炫耀掳获的战利品和俘虏。

    首都的状况也和阿非利加殊无二致,令人同情。罗马城的财富不断灌入马克森提乌斯皇帝浪费的无底洞。担任征税的高官互相竞赛谁能从民众那里剥夺更多的钱财。

    比如元老院想出“自由捐献”的强迫手法,也是在马克森提乌斯皇帝在位期间实施的。其捐献金额年年增加,而获得胜利、执政官就任、结婚生子等借口和机会也与时俱增。

    和以前的暴君相同,马克森提乌斯皇帝也从心底憎恨元老院。虽然元老院推戴他成为皇帝,登基后也在所有方面支持他,但他不仅不感谢元老院,反而经常怀疑元老院议员的忠诚。

    不久就有很多议员因此丧生,那些议员的妻女也受到侮辱,议员的妻女显然很难拒绝皇帝的求欢。无论如何,只要诱惑无法奏效,这个暴君一定会使用特权。据说不愿意受这个暴君侮辱而自杀的高贵女性也为数不少。

    君士坦丁与马克森提乌斯对决

    君士坦丁虽然对马克森提乌斯的言行举动深恶痛绝,也同情罗马公民的处境,但是他并没有想要拿起武器去惩罚这个暴君,解救民众。事实上,君士坦丁是出于慎重才克制了野心,而不是顾虑到正义才按兵不动。

    但是不久,马克森提乌斯就轻率地主动向这个强敌挑衅。

    马克西米安死后,依照惯例,生前所有的称号全遭受剥夺,雕像也一一被破坏。出人意料的是,在父王还活着时就已经对其加以迫害的马克森提乌斯,现在反而装成是在追悼马克西米安,并且下令立刻销毁建立在意大利和阿非利加的君士坦丁皇帝的雕像。

    一心期望能够避免发生战争的君士坦丁,深知采取军事行动的困难与影响的重大。他开始时忍受屈辱,想要以协商的稳重手段提出补偿条件,但这都是白费力气。最后他明白了,面对马克森提乌斯的野心,除了拿起武器保卫自己以外,没有别的途径。

    马克森提乌斯毫不掩饰自己想要染指西部帝国主权的野心,他早已集结大军,准备从雷蒂亚向高卢进攻。马克森提乌斯并不期待会得到李锡尼的支持,但他狂妄地认为达尔马提亚军在特别的奖赏与各种保证的诱惑下,不久即会站在他那边。

    君士坦丁皇帝在事情未定之前虽然谨慎小心,可是一旦采取行动就丝毫不再犹豫。他秘密接见元老院和以市民之名派遣来的使者,听到群众对解放首都的期望后,就不顾谨慎的大臣会议的劝诫,决心向意大利中部发动攻击。

    这个计划确实是个壮举,但也是一场大冒险。只要想起先前两次进攻的失败,当然也可以预料到其危险性。

    仰慕马克西米安先帝之名,先前两次战役都站在先帝之子那边的老兵们,利害关系姑且不论,为了名誉,他们也不可能再度倒戈投敌。

    马克森提乌斯将禁卫军作为维护宝座的主力,包括已经服兵役的意大利士兵以外的国内壮丁在内,兵力增强到以前的规模,多达八万人。另外还有在阿非利加造成胜战契机的摩尔人和迦太基人部队,共计四万人。西西里也依据自己的能力,提供不少士兵。

    结果,马克森提乌斯军由十七万步兵和一万八千骑兵组成,同时意大利的财富也足以供应战争资金,谷物和其他的粮食则从邻近各行省征收,大量储存,奥援不虞匮乏。

    至于君士坦丁军则只有九万步兵和八千骑兵,而且这时候必须特别顾及莱茵河的防卫,所以如果不想让国家安全成为私人抗争的牺牲,就只能带刚过半数的兵力前往意大利战场。因此,君士坦丁率领的军队总数大约只有四万而已。

    然而罗马的军队士气不振。在此之前,大家都远离危险,在浴场、剧院等场所的奢华玩乐中变得手无缚鸡之力。士兵们走向战场的脚步非常沉重,而且主力部队由几乎已经忘了如何使用武器作战的老兵,以及对战斗一无所知的新兵组成。

    至于高卢军则长年守护边境,与蛮族撕杀,历经百战,练就一身强健体魄,军纪严明,锐不可当。

    两个率领军队的领袖也显示出相同的差异。马克森提乌斯之所以想征服对方,不是出于狂妄,就是受到周围的人吹捧拍马而乐昏了头。要征服对方的念头不可能持续太久。果不其然,征服对方的想法被追求快乐的念头取代,再加上他自知“缺乏经验”,战意竟迅速萎缩了。

    相比之下,君士坦丁不但性格坚毅,而且早就经历过一切变化和战斗,因此熟谙指挥官的职责,永远充满信心。

    君士坦丁选择经过科蒂埃阿尔卑斯,也就是现在的塞尼山的大道为前进方向,冲进皮埃蒙特平原,攻击之迅速简直有如闪电。直到这个时候,马克森提乌斯还没有掌握敌军开拔离开莱茵河的准确消息。

    位于塞尼山麓的苏萨四周有城墙环绕,还有充足的守备队阻止侵略者前进。对擅长速战速决的君士坦丁军来说,再也没有比包围更耗费时间、更令人心急如焚的了。

    于是他们刚抵达苏萨,立即火攻城门,梯子挂上城墙,在箭和石块有如雨下的紧急情况中挥舞白刃冲锋上阵,守备队大半丧生。战斗后君士坦丁出于政治考虑命人灭火,全城得免焚毁之灾。

    不过殊死战行将登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