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天助自助者 (东罗马帝国灭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土耳其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开始进攻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呈三角形的城市,要从面对大海的那两边攻打这座城市,比登天还难,因为一边的普罗庞提斯(马尔马拉海)是天然屏障,另一边的港口则为人工屏障。至于三角形底部的陆地这一边,也有两道城墙和深达一百英尺的壕沟保护。根据斯弗兰齐斯的说法,那条壕沟长达六英里。

    土耳其人的攻击主力首先涌向这道防线。东罗马帝国皇帝将最危险的几个地方分派给各个指挥官负责,自己也亲自守护外墙。

    困守城池开始的那几天,希腊士兵有时下到壕沟,有时出到城外去反击。但在意识到双方兵力相差有二十倍以上之后,他们就彻底以投石机护卫堡垒。

    因此他们转为专心防守,但这绝对不是懦弱的行为。虽然整个东罗马帝国早已丧失道义和士气,但这时候却不一样。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在首都保卫战中的行动,完全不辱英雄之名,他重新唤起将士心中古代罗马人的勇气,而且外国来的援军,也彻底展现了西方的骑士精神。

    箭和长枪齐发,未曾中断,滑膛枪和大炮声响震耳欲聋,浓烟密布。小型枪一次射出的铅制子弹多达五发到十发,大小有如核桃,其威力依队伍的密度和火药分量而异,不过通常一发可以射穿数人的胸甲和身体。

    土耳其人的前锋部队随即落进壕沟里,身上都覆满瓦砾。

    基督徒这边虽然战略知识一天比一天丰富,但火药库存不足,已经在一连几天的战斗中耗尽。而且他们的火炮也非常简陋,数量少得可怜。

    我们并不清楚被困守的这一边有没有重炮,但即使有,他们也一定会犹豫要不要使用,因为开炮的冲击,很可能会使得腐朽不堪的城墙崩塌。

    土耳其人早把对方的底细摸透,因此在士气、物力、管理各方面都以压倒性的规模,攻向敌人的弱点。

    土耳其人炮兵部队的一长排大炮瞄准城墙,接着,十四门大炮对着城墙最脆弱的地方同时开火,一连串巨响,山摇地动。

    也有人说当中的一门大炮搭载着一百三十支枪,发射了一百三十发子弹,但并无明确证据。不过无论如何,从土耳其人这样的兵力和战术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出军事科学的雏形。

    面对珍惜一分一秒的君主,土耳其士兵一天只能装填和发射重炮七次。有一次,由于金属过热产生爆炸,好几名士兵身首异处。于是有人想出防止这种事故发生的方法,那就是每次开炮后就往炮口灌油。想出这个办法的工程师,当然受到全体土耳其人的赞美。

    开始围攻时的炮击,效果并不如爆炸声大。当时偶然留在土耳其阵营的一名基督徒提出一项建议。士兵根据这项建议瞄准城墙的新部位,尽管射击并不充分,但经由强大火力的反复攻击,城墙出现了一些损伤。

    土耳其士兵一直逼近到壕沟边,堆起无数捆柴薪、树干,用大木桶填满那巨大的空隙以造出突袭的通路。他们排山倒海般争相进行这项工程,结果把最前排的人和孱弱无力的人都挤进深深的壕沟,一个叠一个,堆成一座小山。

    进攻的土耳其人使出一切办法,想要将壕沟填满,受困的基督徒则拼命清除丢下来的东西。那就像白天结成的蜘蛛网一夜之间被打扫一空似的,土耳其人只是徒劳无功罢了。

    继续攻防

    穆罕默德二世接下来的战术是命令士兵挖坑道进攻,不过这是非常艰难的工程。地面是岩盘,不容易挖掘,而且每次尝试都会遭受基督徒工兵队的阻挠,这让担任司令的穆罕默德二世颜面尽失。当时还没有发明在这样的地下通路塞火药引爆的方法。

    君士坦丁堡战役的特征之一,就是新旧武器同时并用。“不会熄灭的液体火”(所谓的“希腊火”)并没有因为火药发明而被抛弃不用;抛掷石块、射箭的机器也和大炮一起使用;子弹和攻城槌同时冲向城墙。

    比如收纳武器和成捆柴薪的可移动的塔楼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裹上三层牛皮,可以用轮子移动的塔楼,能够让士兵不断从枪眼口同时射击,同时保障里面士兵的安全。其前方有三个出入口,让士兵和工作人员轮流进出,随时都可以攻击或者撤退。另外,沿着梯子上到上面的露台,从那样的高度用滑轮放下桥面,就可以牢牢扣住面前的城墙。

    在这些消耗战术当中,有不少是希腊人第一次见到的,颇难应付。结果圣罗曼努斯门的尖塔终于倒塌,不过希腊人最后还是在激烈的战斗下击退闯入的土耳其士兵。不久夜幕降临,交战中断。

    土耳其人等待天亮,准备再度发动攻击。基督徒这边,皇帝和朱斯蒂尼亚尼则彻夜督导进行保护教堂和街道安全的工作,一分钟也不肯浪费地为第二天的迎战四处奔走。

    破晓后,急于获胜的穆罕默德二世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情景:他们的移动塔楼化为灰烬,昨天白天在战斗中填满的壕沟已恢复原状,圣罗曼努斯门的尖塔再度昂然耸立!策略失败的他大感震惊,不由得说出亵渎神的话语:

    “不管三万七千名先知怎么说,我还是不相信异教徒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首都的援军

    基督教各国的反应非常冷淡,援军迟迟未到。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在担心土耳其人会围攻时,就已经向爱琴海各岛以及摩里亚和西西里请求最低限度的物资支持。因此只要北风风势稍停,4月上旬五艘做好贸易和战争准备的大型船只就预定从希俄斯港出发,可实际情况是现在还无法起航。

    五艘船当中的一艘挂着皇帝的旗帜,另外四艘是热那亚的船只。所有的船都满载小麦、大麦、葡萄酒、食用油、蔬菜,以及首都防御不可或缺的士兵。

    正当大家都等得心烦意乱,南方吹起了微风,第二天变成强风,船队乘风有如滑行般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可是,这时候首都的海陆都已经遭到敌人封锁。土耳其舰队排成新月形,掌控博斯普鲁斯海峡,等待逮捕或击退大胆的基督徒援军。

    能够在脑海中描绘出君士坦丁堡地势的读者,一定会被那壮观的景象震慑住。

    东罗马帝国的舰队只有五艘船,不过却战意昂扬,与由三百艘船组成的土耳其舰队展开肉搏战。帆被风吹得鼓胀起来,所有桨都尽全力搅动波浪。

    不只城墙上和土耳其阵营里,就连欧洲和亚细亚两边的海岸上,也有无数看热闹的人群,手里捏着一把冷汗在注视这情景。

    乍看之下,结局显然毋庸置疑,土耳其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只等风一停息,他们就可以完全操纵这场战争。

    但是土耳其人舰队漏洞百出,那是在苏丹的专制下短时间拼凑出来的。不管什么时代,这都是他们的弱点。

    从历史来看,土耳其人即使在全盛时期,海战也总是居于劣势。因此他们认为神赐给他们陆地,海上的霸权则交给了异教徒。特别是在今天(18世纪后半叶),经历过一连串惨败和迅速衰退后,这个谦虚的告白已经成为不可撼摇的真理。

    土耳其舰队除了十八艘较大型的单层甲板帆船之外,其余的都是粗制滥造的无甲板小船,也无大炮,而且舵手掌舵技术也不纯熟,看起来只是塞进士兵的小船罢了。

    如果说勇气来自力量,那么再怎么勇敢的禁卫军队,在生平首次的大海战场上,也一定会吓得蜷缩一团。

    至于基督徒的小舰队,则由五艘坚固的大船组成,由熟悉海上风险的舵手掌舵,战斗人员也是来自意大利、希腊的精锐部队。

    各船都不把挡住去路的小小障碍物看在眼里,巨大的船身不是将对方撞沉就是掀翻过去。如果有大胆闯进来的敌人,就把那液体火倒在对方头上。风和浪也助长了优秀的航海人一臂之力。皇帝的军舰有一段时间被敌舰团团围住,千钧一发之际,被热那亚的船只拯救出来。

    在这场海战中,不论是肉搏战还是远距离作战,土耳其海军都损伤惨重。

    穆罕默德二世在海岸上骑着马发号施令,有时承诺重赏,有时则喊出比敌人还要可怕的恫吓,大吼大叫指挥作战。他的身体如在海上战斗的士兵般动来晃去,最后竟然鲁莽得仿佛自己是大自然的造物主似的,想要驱马冲入海中。

    在穆罕默德二世的辱骂和自己阵营的嘘声中,土耳其舰队第三次尝试发动攻击,不过比前面两次还要凄惨,斯弗兰齐斯自称这是他第一手获得的消息————不过我却不太相信————他说这一天战死的土耳其人超过一万两千人。

    土耳其人遭到意外的重创,向欧亚两边的海岸抱头鼠窜。基督徒的小舰队则没有丝毫损伤,意气风发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挺进,然后悠闲地在港口内侧下锚。

    最后燃烧的火焰

    基督徒很自豪地说,这场战役彻底摧毁了土耳其海军,土耳其舰队提督则宣称损失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惨重。

    舰队指挥官巴尔萨·奥格利是保加利亚贵族,也是个背叛自己信仰的人,他生性贪婪,并非优秀的军人。即使不考虑他的素质,在专制的统治体制下,运气不好就足以让他遭受惩罚了。

    面对震怒的穆罕默德二世,他的辉煌功绩和官阶全付诸流水,被迫趴在梅夫梅特面前,四名奴隶按住他的四肢,遭到用黄金笏板重打一百下的笞刑。不过因为并没有被判事先预料的死刑,而只是财产没收并予放逐,他对国王的慈悲感谢不已。

    希腊人获得物资补给,重新点燃希望,严厉谴责西方同盟各国袖手旁观,说要是附近各国都能派出援军————即使只是少数也好————就可以恢复古代罗马的威名,让这座都城永续长存。

    以前有数百万十字军士兵在安纳托利亚的沙漠和巴勒斯坦的岩山中丧生,和那些战役相较,这场战役并不算难打。只要专心守住不容易被攻陷的首都就行了。

    可是来自外部的支持,就只有这一次而已。远方的国家并不知道帝国首都面临存亡危机,而且匈牙利的使节和佛尼亚迪的使节都在土耳其人的阵营起居,不只消除穆罕默德二世的不安,还提供策略并协助作战。

    希腊人无法得知敌人的开会情形,他们相信在自己的顽强抵抗下,穆罕默德二世一定已经失去耐性。

    事实上,那时候穆罕默德二世确实已经有意撤退,所以如果不是有大臣反对的话————和拜占庭帝国暗通款曲的哈利勒帕夏所提的建议,让这个大臣又妒又恨,也产生了野心————首都应该很快就解围了。

    若不是从海陆两面夹攻,君士坦丁堡就不可能沦陷。无法冲破的铁链,现在由八艘大船、二十多艘小船以及数艘单层甲板大帆船和单桅帆船守护着。这样看来,土耳其人这边不要说去冲破那层障碍了,他们最应该担心的反而是敌军舰队的攻击和在公海上重新展开的海战。

    奥斯曼舰队翻越群山

    可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穆罕默德二世的脑海里却闪现出极其大胆的前所未闻的奇想————离开博斯普鲁斯海峡,将轻盈的船只和补给品从陆地上运送到港口浅滩去。

    两边距离约十英里,地面崎岖不平,长满树丛杂草。另外加拉塔郊外后方没有道路,而且是安然通过那道路还是全军覆没,完全取决于热那亚人的态度。

    不过那些自私自利的商人,脑海中想的只有自身的安全。至于穆罕默德二世虽然想不出最好的计策,但是他拥有无数足以弥补那计策不足的驯服奴隶。

    于是地面被铲平了,平坦的道路上铺满厚实的木板,木板上还涂了牛油和羊脂,滑溜晶亮。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抬上来总数约有八十艘的轻帆船被搁在木板上,由滑轮和人力拉着向前走。每艘船上都有两名指挥的人,一个站在船头,一个站在船尾,帆全都张得开开的,饱满地承受着风。大家还一边拉一边唱歌吆喝,鼓舞士气。

    就这样,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这支土耳其人舰队就翻越山岭,进入平原,冲下斜坡,最后终于进入港口的浅滩区域,船只吃水很深的希腊舰队再也无法来挑衅了!

    这个战略让希腊人这边手足无措,土耳其人那边则意气风发,这对两军的交锋产生重大影响。双方目击实际状况的人都用笔留下了记录。

    古人以前也有过无数次类似的战术,不过这时候土耳其人的单层甲板大帆船大小已经和大型游艇没有两样,所以从战争规模、距离、障碍和手段来看,可以说他们的壮举是足以和今天的工业相匹敌的一大奇迹。

    土耳其人用士兵和军舰占领港口后,随即在最狭窄的地方排满大小木桶,搁上横梁,把重要的地方用铁链固定住,做出长一百肘(一肘等于四十五点七厘米)宽五十肘的桥,不,应该说是护堤才对。

    随后,他们在这漂浮的炮台上安装一门巨炮。另一方面,八十艘装载士兵和攻城梯的单层甲板大帆船,则向最容易靠近城墙的地方,也就是以前拉丁征服者发动突袭的地点驶去。

    后来基督徒被指责太过疏忽,没有在敌人的工事尚未完成时就予以摧毁。实际上,即使有心尝试,面对敌人压倒性的炮火,自己的大炮还是不得不保持沉默。他们不只想到摧毁桥而已,甚至想发动夜间攻击,把敌人的舰队全都烧毁。

    但是穆罕默德二世保持高度警戒,让基督徒无法接近。担任前锋的单层甲板大帆船,不是遭到击沉就是被俘虏,并且还有四十名意大利和希腊壮丁惨遭杀害。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报复,将两百六十名土耳其俘虏枭首挂在城墙上示众,但仍然不足以泄愤。

    沦陷前的首都

    困守城池已经四十天,首都的命运有如风中残烛:只有数人的守备队,在敌人的夹击下早已疲惫不堪;已经抵御外敌好几个世代的城墙,在土耳其人猛烈炮火的摧残下,出现了好几个巨大的破洞;圣罗曼努斯门附近的四座尖塔,也早就坍塌。

    在这样的状况下,东罗马帝国皇帝担心守备队叛变,于是征收教会的圣器物用来给士兵支付薪资,保证将来会以四倍的价格偿还。对意图分裂的人来说,这种亵渎神的行为,反而成为新的谴责借口。

    首都充斥着对峙的气氛,这折损了仅存的力量。来自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援军,互相争夺军职的最高位阶;朱斯蒂尼亚尼和充满野心的诺塔拉斯,则互相指责对方是卖国贼、胆小鬼。

    在这样的攻防战中,已经好几次出现和谈与投降的字眼儿,使节不断在军营和首都之间来回穿梭,东罗马帝国皇帝在困境中早已备尝屈辱,此时已有心理准备,只要能保住国教和帝权,任何条件他都愿意接受。

    而穆罕默德二世也不希望自己的士兵继续无谓牺牲,他本人也想取得东罗马帝国首都的财宝。

    如果只是出于贪婪,穆罕默德二世一年有十万达克特应该就会满足。不过巨大的野心已经让他牢牢抓住东罗马帝国首都不肯放弃。只要将首都给他,他保证给予东罗马帝国皇帝充分的补偿,也允许希腊人有信教的自由,或者安全离开。

    经过短暂谈判,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的穆罕默德二世随即宣布战斗到底,直到自己不是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下坐上宝座就是进入坟墓为止。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则顾虑到自己的荣誉,害怕遭受世人谴责,无法开启城门,决定玉石俱焚,与君士坦丁堡共存亡。

    准备决战

    穆罕默德二世根据占星术,算出5月29日是决战的最佳时机,于是利用数天的时间准备攻击,给予士兵短暂休息。27日夜晚,他下达最后的命令,召集所有的武将举行会议,同时向士兵传达这场艰巨攻击的目的和义务。

    恐惧正是专制的首要统治原则,穆罕默德二世以东方式的表现手法施加恫吓。逃离战场的人,即使身上长着翅膀,他也一定会抓回来,给予毫不留情的制裁。

    大部分的总督和禁卫军士兵祖先原本是基督徒,好几代以来,他们经由过继收养的方式继承光荣的土耳其名字,以在那样的变迁中模仿并训练,保留了军团或联队的精神。

    参加这场圣战的土耳其士兵以祈祷和沐浴洁净身心,一直断食到第二天傍晚。另外伊斯兰教的阿訇也成群地涌到军营,让士兵对殉教产生憧憬,说河水淙淙的乐园在等待着献身给圣战的人,在那里可以得到眼睛乌亮的少女拥抱,享受永恒的青春。

    不过,穆罕默德二世相信最能使士兵动心的,还是直接的、现世的报酬。他承诺士兵在胜利那一天薪资就会加倍。

    “街市和建筑是我的,俘虏和掠夺品则用来嘉奖你们的功绩,是你们的。尽情攫取、享受财富吧!第一个登上城墙的英雄,可以获得我手中最富裕行省的总督职位。我的感谢不只如此,我给予的荣誉和财富,将会远超过你们的期望。”

    受到这样强而有力的鼓励,士兵个个不怕死,军营中热情澎湃,大家都急于发动攻击,扯开喉咙吼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入夜以后,从加拉塔到七座尖塔,大海和陆地都被土耳其人的营火照得通红发亮,犹如白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