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创造宣言 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都是些少奶奶、小姐,肯下乡的真是难得。有勇气下乡的怕蛇,怕鬼,怕小偷,又吓跑了。如果是男校长请女教员,那又有困难问题。夫妻学校最好,可是又太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现在小先生来了,女子教育就如雪团见太阳,一见冰消,问题一笔解决。广东百侯中学有三百小先生,教二千多民众,其中女人就有一千五百人之多,由此可见,小先生对普及女子教育问题解决之一斑。

    其二,有人说,中华民族现在是衰老了。我推究其原因虽多,但有一个原因,便是被人教老了。六岁小孩子,大人就教他要“少年老成”,而这小孩子也就无形中涂上两个八字胡须,做个小老夫子了。我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他到一个女子中学去当教员,可是年纪太轻了,很不为人敬重。后来教员不当,找了一件别的事做,便养成一嘴胡子来,本来是个美少年,一变而为美髯公,因此很受人敬重而做了许多年的事。所以中华民族衰老,便是社会教人变老,教小孩子做小老翁。用小先生教人便不同了,大人跟小孩学,无形中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个个变为老少年。本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样一来,朝气必格外勃勃。前天在上海西区小学开小先生会,有一位小先生教一个八十三岁老太婆。又有一位孩子,教其德国母亲认中国字,写的故事均非常生动有趣。南京有一个丁广生小先生,教他父亲。他父亲有一天用笔画一个乌龟,画一角菱角。小先生不懂,问他父亲什么缘故。他父亲告诉他说:“我画着玩的,这意思是说:菱角怕乌龟,乌龟爱菱角。”后来丁广生便把这几个字写出来教他,父亲读得非常有趣。前天下午两点半钟,我未吃午饭,正想出去买两块烧饼充饥时,忽接西桥小先生来的信,我便坐在门外一个竹椅上拆开来看。有一位小先生教他六十二岁的祖母。他的祖母能读能认,不能写字,小先生便代祖母口里说的意思写信给我,精神非常好,我看得饭也忘记吃了。在这许多故事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可以因小先生而转老还童,而得一种新兴的少年精神。

    其三,刚才我已经说过,过去甚至现在,教育是被少数有钱人把它当为私有财产占有。小先生一出来,“即知即传人”,立即把这种观念撕得粉碎,要知识公有,不再私占。要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到沾施的机会。“天下为公”的基础,第一步便要知识公有,这一点小先生是可以帮助我们,一个钱也不要花的做到。

    其四,一般乡村小学要和学生家庭联络,很多困难,教师感觉孤立,学校感觉单调,利用小先生那便好了。小先生是一根根流动的电线,这一根根电线四方八面伸展到社会底层构成一幅生活教育网、文化网,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可以交通。它把社会所发生的问题,所遇到的困难,带回学校,再把学校里的知识技能带回社会去。这样一来,如有一位教师,三十位小学生,而这三十位小学生便是三十位小同志,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实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训练班诸位同学,现在最要紧的一件事,便是“怎样把小先生的办法得到”“怎样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打成一片”。将来到一处办民众教育馆,最要紧的,便是要和当地的小学校联络,私塾联络,店铺里的能看报的掌柜联络,要发动他们都负起教人责任,即知即传人,共同普及教育。还有一点,办民众夜校,开学后学生只见少而不见多。我们也得要教学生去做先生教人,譬如有四十位学生,我们教他们每人回去教二个人,这样便一共有一百二十位学生了。这样成人做先生,我们不叫他“小先生”,叫他做“连环先生”或“传递先生”,因为他是要继续不断地循环着,学后去教人。最后,我还有几句话要向诸位贡献。

    我们现在办民众教育必得要承认:

    农人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农人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农人!

    工人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工人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工人!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工作便是:

    帮助进步的农人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农人一同进步!

    帮助进步的工人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工人一同进步!

    帮助进步的小孩子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小孩子及时代落伍的成人一同进步!

    生活教育之特质

    您如果看过《狸猫换太子》那出戏,一定还记得那里面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出现了两个包龙图:一个是真的,还有一个是假的。我们仔细想想,是愈想愈觉得有趣味了。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好像是有两个包龙图。就拿教育来说罢,你立刻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育:一种叫做传统教育;另一种叫做生活教育。又拿生活教育来说吧,你又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主张“教育即生活”;另一种是主张“生活即教育”。我现在想把生活教育的特质指出来,目的不但要使大家知道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不同,并且要使大家知道把假的生活教育和真的生活教育分别出来。

    (一)生活的。生活教育第一个特点是生活的。传统的学校要收学费,要有闲空工夫去学,要有名人阔老介绍才能进去。有钱,有闲,有面子,才有书念,那么无钱,无闲,无面子的人又怎么办呢?听天由命吗?等待黄金时代从天空落下来吗?不!我们要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我们钻进去越深,越觉得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与被磨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有人说,这是“生活”与“教育”的对立,便是“生活”与“教育”的磨擦。我以为教育只是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不能有磨擦的作用。比如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碰着一块石头,就立刻发出火花,倘若它只碰着一块石头的影子,那是不会发出火花的。说得正确些,是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磨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二)行动的。生活与生活磨擦,便包含了行动的主导地位。如果行动不在生活中取得主导的地位,那么,传统教育者就可以拿“读书的生活便是读书的教育”来做他们掩护的盾牌了。行动既是主导的生活,那么,只有“为行动而读书,在行动上读书”才可说得通。我们还得追本推源地问:书是从哪里来的?书里的真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我要声明著书人和注书人、抄书人是有分别的。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为了争取生活之满足与存在,这行动必须是有理论、有组织、有计划的战斗的行动。

    (三)大众的。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大众只可以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生活斗争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并且孤立地去干生活教育是不可能的,大众要联合起来才有生活可过;即要联合起来,才有教育可受。从真正的生活教育看来,大众都是先生,大众都是同学,大众都是学生。教学做合一,即知即传是大众的生活法,即是大众的教育法。总说一句,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四)前进的。有人说,生活既是教育,那么,自古以来便有生活,即有教育,又何必要我们去办教育呢?他这句话,分析是对的,断语是错的。我们承认自古以来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同在一社会里,有的人是过着前进的生活,有的人过着落后的生活。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前进的意识要通过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地向前去。

    (五)世界的。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又不许人动一动,又只许人向后退不许人向前进,那么,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唯一的学校了。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地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所以,整个中华民国和整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

    (六)有历史联系的。这里应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人类从几千年生活斗争中所得到,而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教训,我们必须用选择的态度来接受。但是我们要留心,千万不可为读历史而读历史。我们必须把历史的教训,和个人或集团的生活联系起来。历史教训必须通过现生活,从现生活中滤下来,才有指导生活的作用。这样经生活滤过的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倍上加倍地丰富起来。倘使一个人停留在自我或少数同伴的生活上,而拒绝广大人类的历史教训,那便是懒惰不长进,跌在狭义的经验论的泥沟里,甘心情愿地做一只小泥鳅。第二,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争取大众解放的生活教育,自有它应负的历史的使命。为着要争取大众解放,它必须要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着要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它必须教育大众联合起来解决国难。因此,推进大众文化以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之完整,而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是成了每一个生活教育同志当前所不可推却的天职了。

    “伪知识”阶级

    自从俄国革命以来,“知识阶级”(Intelligentsia)这个名词忽然引起了世人之注意。在打倒知识阶级呼声之下。我们不得不问一问:什么是知识阶级?知识阶级是怎样造成的?应当不应当把他打倒?这些问题曾经盘旋于我们心中,继续不断地要求我们解答。近来的方向又转过来了,打倒知识阶级的呼声一变而为拥护知识阶级的呼声。我们又不得不问一问:什么是知识阶级?知识阶级是怎样造成的?应当不应当将他拥护?在这两种相反的呼声里面,我都曾平心静气地把这些问题研究了一番,我所得的答案是一致的。我现在要把我一年来对于这些问题考虑的结果写出来,与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们交换意见。

    我们要想把知识阶级研究得明白,首先便须分别“知识”与“智慧”。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孟子说:“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会射箭的人能百步穿杨。射到一百步的力量是生成的限度;到了一百步还能穿过杨树的一片叶子,那便是学来的技巧了。这就是智慧与知识的分别。又比如言语:说话的能力是生成的,属于智慧;说中国话、日本话、柏林话、拉萨话,便是学成的,属于知识。人的禀赋各不相同,生成的智慧至为不齐。有的是最聪明的,有的是最愚笨的。但从最愚笨的人到最聪明的人,种种差别都是渐渐地推上去的。假使我们把一千个人按着聪明的大小排列成行,我们就晓得最聪明的是少数,最愚笨的也是少数,而各人和靠近的人比起来都差不了几多。我们只觉得各个不同,并找不出聪明人和愚笨人中间有什么鸿沟。我们可以用一个最浅近的比方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人的长矮也是生成的。我们可以把一千个人依着他们的长矮顺序排列:从长子看到矮子,只见各人渐渐地一个比一个矮;从矮子看到长子,只见各人也是渐渐地一个比一个长。在寻常状态之下,我们找不出一大群的长子,叫做长子阶级;也找不出一大群的矮子,叫做矮子阶级。我们在上海的大马路上或是在燕子矶关帝庙会里仔细一望,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从人之长矮推论到人之智愚,我们更可明白生成之智慧只有渐渐的差别,没有对垒的阶级。智慧既无阶级,自然谈不到打倒、拥护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考察知识的本身。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真知灼见是跟着智慧走的。同处一个环境,同等的智慧可得同等的真知灼见。智慧是渐渐的相差,所以真知灼见也是渐渐相差。智慧既无阶级,真知识也就没有阶级。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知识只有直行的类别,没有横截的阶级。各行的人有绝顶聪明的,也有绝不中用的;但在他们中间的人,智力上的差别和运用智力取得之真知识的差别都是渐断的,都是没有阶级可言。倘使要把三百六十行的“上智”联合起来,称为知识阶级,再把三百六十行的“下愚”联合起来,称为无知识阶级,那就是一件很勉强、很不自然的事了。

    照这样说来,世界上不是没有知识阶级了吗?不,“伪知识”能成阶级!什么是伪知识?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比如知道冰是冷的,火是热的是知识。小孩儿用手摸着冰便觉得冷,从摸着冰而得到“冰是冷的”的知识是真知识。小孩儿单用耳听见妈妈说冰是冷的而得到“冰是冷的”的知识是“伪知识”。小孩儿用身靠近火便觉得热,从靠近火而得到“火是热的”的知识是真知识。小孩子单用耳听妈妈说火是热的而得到“火是热的”的知识是“伪知识”。有人在这里便起疑问:“如果样样知识都要从自己经验里得来,岂不是麻烦得很?人生经验有限,若以经验范围知识,那么所谓知识岂不是也很有限了吗?没有到过热带的人,就不能了解热带是热的吗?没有到过北冰洋的人。就不能了解北冰洋是冷的吗?”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把他们解答清楚,方能明了真知识与“伪知识”的分别。我只说真知识的根是要安在经验里,没有说样样知识都要从自己的经验上得来。假使我们抹煞别人经验里所发生的知识而不去运用,那真可算是世界第一个大呆子。我们的问题是要如何运用别人经验里所发生的知识使它成为我们的真知识。而不要成为我们的“伪知识”。比如接树:一种树枝可以接到别一种树枝上去使它格外发荣滋长,开更美丽之花,结更好吃之果。如果把别人从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发生之知识之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可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这样一来,别人的知识在我们的经验里活着,我们的经验也就生长到别人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至此,别人的知识便成了我们的真知识;其实,他已经不是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知识了。倘若对于某种知识,自己的经验上无根可找,那么无论如何勉强,也是接不活的。比如在厨房里烧过火的人,或是在火炉边烤过火的人,或是把手给火烫过的人,便可以懂得热带是热的;去过冰房里的人,或是在冰窖里走过的人,或是做过雪罗汉的人,便可以懂得北冰洋是冷的。对于这些人,“热带是热的,北冰洋是冷的”,虽从书本上看来,或别人演讲时听来,也是真知识。倘自己对于冷热的经验丝毫没有,那么,这些知识虽是学而时习之,背得熟透了,也是与他无关的“伪知识”。

    知识的一部分是藏在文字里,我们的问题又成为:“什么文字是真知识?什么文字是‘伪知识’?”经验比如准备金,文字比如钞票。钞票是准备金的代表,好比文字是经验的代表。银行要想正经生意必须根据准备金去发行钞票。钞票是不可滥发的。学者不愿自欺欺人,必须根据经验去发表文字。文字是不可滥写的。滥发钞票,钞票便不值钱;滥写文字,文字也不值钱。欧战后,德国马克一落千丈,当时有句笑话,说是:“请得一席客,汽车载马克。”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克纸币价格跌得太低,寻常请一席酒要用汽车装马克去付账。这是德国不根据准备金而滥发纸币之过。滥发钞票,则虽名为钞票,几是假钞票。吾国文人写出了汗牛充栋的文字,青年学子把他们的脑袋子里都装满了,拿出来,换不得一肚饱。这些文字和德国纸马克是一样的不值钱,因为他们是在经验以外滥发的文字,是不值钱的“伪知识”。

    我国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杨子、荀子等都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发表文字,故有独到的议论。他们好比是根据自己的准备金发可靠的钞票。孔子很谦虚,只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自居为根据古人的准备金为古人清理钞票;他只承认删诗书,定礼乐,为取缔滥发钞票的工作。孟子虽是孔家的忠实行员,但心眼稍窄,只许孔家一家银行存在,拼命地要打倒杨家、墨家的钞票。汉朝以后,学者多数靠着孔子的信用,继续不断地滥发钞票,甚至于又以所滥发的钞票做准备库,滥上加滥地发个不已,以至于汗牛充栋。韩文公的脾气有些像孟子,他眼看佛家银行渐渐地兴旺,气愤不过,恨不得要拼命将它封闭,把佛家银行的行员杀得干干净净。他至今享了“文起八代之衰”的盛名。但据我看来,所谓“文起八代之衰”只是把孔家银行历代经理所滥发的钞票换些新票而已,他又乘换印新票的时候顺带滥发了些新钞票。程、朱、陆、王纵有许多贡献及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四个人大部分的工作还是根据孔、孟合办银行的招牌和从前滥发的钞票去滥发钞票。他们此时正与佛家银行做点汇兑,所以又根据佛家银行的钞票,去滥发了些钞票。颜习斋看不过眼,谨慎地守着孔家银行的准备库,一方面大声疾呼地要严格按着准备金额发行钞票,一方面要感化佛家银行行员使他无形解体。他是孔家银行里一位最忠实的行员,可是他所谨守的金库里面有许多金子已经上锈了。等到八股发达到极点,朱注的“四书”被拥护上天的时候,全国的人乃是以朱子所发的钞票当为准备金而大滥特滥地去发钞票了。至此中国的知识真正濒于破产了。吴稚晖先生劝胡适之先生不要迷信整理国故,自有道理。但我觉得整理国故如同清理银行账目一样,是有它的位置的。我们希望整理国故的先生们经过很缜密的工作之后,能够给我们一本报告,使我们知道国故银行究有几多准备金,究能发行多少钞票,哪些钞票是滥发的。不过他们要谨慎些,千万不可一踏进银行门,也去滥发钞票。如果这样,那这笔账更要糊涂了。总括一句:只有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字知识。凡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都是伪的文字知识。伪的文字知识比没有准备金的钞票还要害人,还要不值钱。

    伪的知识、伪的文字知识既是害人又不值钱,那么,他如何能够存在呢?产生“伪知识”的人,应当连饭都弄不到吃,他们又如何能成阶级呢?“伪知识”和伪钞票一样必须得到特殊势力之保障拥护才能存在。“伪知识”阶级是特殊势力造成的,这特殊势力在中国便是皇帝。

    创业的皇帝大都是天才。天才忌天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天下最厉害的无过于天才得了真知识。如果政治的天才从经验上得了关于政治的真知灼见,谁的江山也坐不稳。做皇帝的人,特别是创业之主,是十分明了此中关系的,并且是一百分的不愿意把江山给人夺去。他要把江山当作子孙万世之业,必得要收拾这些天才。收拾的法子是使天才离开真知识去取“伪知识”。天才如何就他的范围,进他的圈套呢?说来倒很简单。皇帝引诱天才进“伪知识”的圈套有几个法子。一、照他的意旨在“伪知识”上用功,便有吃好饭的希望。俗话说:“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伪知识”的功夫做得愈高愈深,便愈能解决吃饭问题。二、照他的意旨在“伪知识”上用功,便有做大官的希望。世上之安富尊荣,尽他享受。中了状元还可以做驸马爷,娶皇帝的女儿为妻。穿破布烂棉花去赴朝考的人,个个都有衣锦回乡的可能。三、照他的意旨在伪知识上用功,便有荣宗耀祖的希望。这样一来,全家全族的人都在那儿拿着鞭子代皇帝使劲赶他进圈套了。倘使他没有旅费,亲族必定要为他凑个会,或是借钱给他去应试。倘使他不去,又必定要用“不长进”一类的话来羞辱他,使他觉得不去应试是可耻的。全家、全族的力量都做皇帝的后盾,把天才的儿孙像赶驴子样一个个地赶进皇帝的圈套,天下的天才乃没有能幸免的了。

    “伪知识”阶级不是少数人可以组织成功的。有了皇帝做大批的收买,全社会做这大批生意的买办、个人为名利权位所诱而不能抵抗出卖,“伪知识”阶级乃完全告成。依皇帝的目光看来,这便是“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雄才大略的帝王个个有此野心,不过唐太宗口快,无意中把它说破罢了。最可叹的是皇帝手段太辣:一方面是积极地推崇伪知识,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一类的话,连小孩都背熟了;一方面是消极地贱视伪知识以外的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是从娘胎里就受迷的。所以不但政治天才入了彀,七十二行,行行的天才都入了他的圈套了。天才是遗传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进了圈套,儿子、孙子都不得不进圈套,只要“书香之家”四个大字便可把全家世世代代的天才圈入“伪知识”阶级。等到八股取士的制度开始,“伪知识”阶级的形成乃更进一步。以前帝王所收买的知识还夹了几分真,等到八股发明以后,全国士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去钻取的知识乃是彻底不值钱的“伪知识”了。这种知识除了帝王别有用意之外,再也没有一个肯用钱买的了;就是帝王买去也是丝毫无用,也是一堆一堆地烧去不要的。帝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哪里是收买“伪知识”;他只是用名利、权位的手段引诱全国天才进入“伪知识”的圈套,成为废人,不能与他的儿孙争雄罢了。

    这些废人只是为“惜字炉”继续不断地制造燃料,他们对于知识的全体是毫无贡献的。从大的方面看,他们是居于必败之地,但从他们个人方面看,却也有有幸而成的与不幸而败的之分别。他们成则为达官贵人,败则为土豪、劣绅、讼棍、刀笔吏、教书先生。最可痛心的,就是这些废人应考不中,只有做土豪、劣绅、讼棍、刀笔吏、教书先生的几条出路。他们没有真本领赚饭吃,只得拿假知识去抢饭吃、骗饭吃。土豪、劣绅、讼棍、刀笔吏之害人,我们是容易知道的;教书先生之害人更广、更深、更切,我们是不知道的。教书先生直接为父兄教子弟,间接就是代帝王训练“伪知识”阶级。他们的知识,出卖给别人吧,嫌它太假;出卖给皇帝吧,又嫌它假得不彻底;不得已只好拿来哄骗小孩子。这样一来,非同小可,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几乎把全国中才以上的人都变成书呆子,都勾引进“伪知识”阶级了。“伪知识”阶级的势力于是乎雄厚,于是乎牢不可破,于是乎继长增高,层出无穷。

    皇帝与民争,用“伪知识”来消磨民间的天才,确是一个很妙的计策。等到民间的天才消磨已尽,忽然发生了国与国争,以伪知识的国与真知识的国抗衡,好比是拿鸡蛋碰石头,哪有不破碎的道理!鸦片之战、英法联军之战、甲午之战,没有一次幸免,皇帝及大臣才明白伪知识靠不住,于是废八股,兴学堂。这未始不是一个转机。但是政权都操在“伪知识”阶级手中,他们哪会培养真知识?他们走不得几步路,就把狐狸尾巴拖出来了。他们自作聪明地把外国的教育制度整个的抄了一个来。他们曾用眼睛、耳朵、笔从外国贩来了些与国情接不上的伪知识。他们把书院变成学堂,把山长改为堂长。“四书”用不着了,一律换为各种科学的教科书。标本、仪器很好看,姑且拣那最好看的买它一套,在玻璃柜里陈列着,可以给客人参观参观。射箭很不时髦,要讲尚武精神,自须学习兵操。好,他们很信他们的木头枪真能捍国卫民咧!这就算是变法!这就算是维新!这就算是自强!一般社会对于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学堂却是大惊小怪,称他们为洋学堂,又称学堂里的学生为洋学生。办学的苦于得不到学生,于是除供饭食发零用外,还是依旧地按着学堂等级给功名:小学堂毕业给秀才,中学堂毕业给贡生,高等学堂毕业给举人,大学堂学生给进士,外国留学回来的,赴朝考及第给翰林点状元。社会就称他们为洋秀才、洋贡生、洋举人、洋进士、洋翰林、洋状元。后来废除功名,改称学士、硕士、博士等名目,社会莫名其妙了。得到这些头衔的人还是仍旧用旧功名翻译新功名,说是学士等于秀才,硕士等于举人,博士等于翰林,第一名的博士便是从前的状元。说的人自以为得意,听的人由羡慕而称道不止,其实这还不是穿洋装的老八股吗?穿洋装的老八股就是洋八股。老八股好比是根据本国钞票发行的钞票;洋八股好比是根据外国钞票去发行的钞票。它们都是没有准备金的假钞票。洋八股老八股虽有新旧之不同,但同不是从经验里发生的真知识,同是不值钱的伪知识。从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科学与玄学之争,只可说是洋八股与老八股之争。书本的科学,陈列的实验,岂能当科学实验之名。他和老八股是同样无用的东西。请看三十年来的科学,发明在哪里?制造在哪里?科学家倒遇见不少,真正的科学家在哪里?青年的学子,书本的科学是洋版的八股,在讲堂上高谈阔论的科学家,与蒙童馆里的冬烘先生是同胞兄弟,别给他们骗走了啊!

    所以中国是有“伪知识”阶级。构成中国之“伪知识”阶级有两种成分:一是老八股派,二是洋八股派。这个阶级既靠“伪知识”骗饭吃,不靠真本领赚饭吃,便没有存在的理由。

    这个阶级在中国现状之下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收买“伪知识”的帝王已经消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特殊势力能养这许多无聊的人。但因为惰性关系,青年们还是整千整万地向着这条死路出发,他们的亲友仍旧是拿着鞭儿在后面使劲地赶。可怜得很,这些青年个个弄得焦头烂额,等到觉悟回来,不能抢饭的便须讨饭。“伪知识”阶级的末路已经是很明显了,还用得着打倒吗?又值得拥护吗?

    但是一班狡猾的“伪知识”者找着一个护身符,这护身符便是“读书”两个字。他们向我们反驳说:“书也不应当读了吗?”社会不明白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就随声附和地说:“是啊!书何能不读呢!”于是“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便成了保障“伪知识”阶级的盾牌。所以不把读书这两个字说破,“伪知识”阶级的微生物便能在里面苟延残喘。我们应当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伪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辨别它的真伪;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伪的便用不出去,也如同真的锯子才能锯木头,真的锄头才能锄泥土,假的锯子、锄头一用到木头泥土上去就知道它不行了。所以提到书便应说“用书”,不应说“读书”,那“伪知识”阶级便没得地方躲了。与“读书”联成一气的有“读书人”一个名词。这个名词,更要不得。假使书是应当读的,便应使人人有书读;决不能单使一部分的人有书读,叫做读书人;又一部分的人无书读,叫做不读书人。比如饭是应当吃的,应使人人有饭吃;决不能使一部分的人有饭吃,叫做吃饭的人;又一部分的人无饭吃,叫做不吃饭的人。从另一方面看,只知道吃饭,不成饭桶了吗?只知道读书,不成为有脚可以走路的活书架子了吗?我们为避免堕入“伪知识”阶级的诡计起见,主张用书不主张读书。农人要用书,工人要用书,商人要用书,兵士要用书,医生要用书,律师要用书,画家要用书,教师要用书,音乐家要用书,戏剧家要用书,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用书。行行都成了用书的人,真知识才愈益普及,愈能发现了。书是三百六十行的公物,不是读书人所能据为私有的。等到三百六十行都是用书人,读书的专利营业便完全打破,读书人除非改行,便不能混饭吃了。这个日子已经来到,大家还不觉悟,只有死路一条。凡受过中国新旧教育的人,都免不了有些“伪知识”的成分和倾向。为今之计,我们应当痛下四个决心:

    一、从今以后,我们应当放弃一切固有的“伪知识”;

    二、从今以后,我们应当拒绝承受一切新来的“伪知识”;

    三、从今以后,我们应当制止自己不要再把“伪知识”传与后辈;

    四、从今以后,我们应当陪着后起的青年共同努力去探真知识的泉源。

    最后,我要郑重地说:二十世纪后的世界属于努力探获真知识的民族。凡是崇拜“伪知识”的民族,都要渐就衰弱以至于灭亡。三百六十行中绝没有教书匠、读书人的地位,东西两半球上面也没有中华书呆国的立足点。我们个人与民族的生存都要以真知识为基础。“伪知识”是流沙,千万不可在他上面流连忘返。早一点觉悟,便是早一点离开死路,也就是早一点走向生路。这种生死关头,十分显明,绝无徘徊迟疑之余地。起个取真去伪的念头,是走向生路的第一步。明白“伪知识”的买主已经死了,永不复生并且绝了种,是走向生路的第二步。以做“读书”人或“读书”先生为最可耻,是走向生路的第三步。凡事手到心到————在劳力上劳心,便是骑着千里驹在生路上飞跑了。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师范教育是什么?教学生变成先生。先生是什么?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的是先生。师范生不是别的,是一个学变先生的学生。

    自古到今,从东到西,我找来找去,只找着一位差不多可以比得上这学变先生的学生。你猜是谁?是那保唐僧上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你们别瞧不起老孙。他那大闹天宫的天界革命功劳我且不提,只说几桩与你们最有关系的事迹。

    第一件,他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做了美猴王,还是烦恼。众猴对他说:“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他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所以他存心要“学一个不老长生,躲过阎君之难”。这是他所抱的目的。师范生的目的何在?我想美猴王如果做了师范生,他必定也烦恼。如有人问他为何烦恼,他一定是这样回答了:“今日虽为双料少爷,事事有听差服侍,先生照应,只管教学,可以不做,将来双手无能,误人子弟,暗中有帝国主义老子管着,一旦教人做奴隶的,自己也做了奴隶,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主人之内?”

    第二件,他抱着目的去访师。他所住的水帘洞是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为着要“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他便飘洋求师,飘到南瞻部洲,又渡西洋大海,才到西牛贺洲,因樵夫指引,找到灵台方寸山中的斜月三星洞,遇着须菩提祖师,算起来已是花了十几年光阴了。无论哪个现代留学生也没有像他这样诚恳了。教师多于过江鲫,谁能教人达目的?如果美猴王做了师范生,他必定要找一位能达他的目的的老师,不能达他的目的的老师,他是不要的。空口说白话,能教不能做的老师他也是不要的。他又是一位大公无私的好汉。他飘洋求师,不是为着他一个人的长生不老,他所求的是猴类大家的幸福。你看他在生死簿上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得了瑶池之玉液琼浆也是拿回洞来大家吃。他的目的是:老孙、二孙、三孙、四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一个个长生不老。如果他是师范生,他决不访那教人做奴隶的老师,也决不访那教少数人做主人多数人做奴隶的老师;他要访的是教一家人、一国人、一世界人,个个做主人的老师。

    第三件,他抱着目的求学。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住了好久,一日,须菩提祖师登坛讲道,问他说:“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只要有些道儿气,弟子便就学了。”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哪一门哩?……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祖师又拿“流字门”“静字门”“动字门”中之道问他学不学,他总是反问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他便说:“不学!不学!”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悟空心中明白,这是祖师暗示叫他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去传道。悟空当夜依着暗示进去,果然得着长生之道,还学了七十二套地煞变和一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

    由此可见,孙悟空不是一个糊涂的学生。他抱着一个“长生不老”的目的而来,必定要得到一个“长生不老”的道理才去。凡是不合这个目的的东西,他一概不学。学做先生的道门中有几多旁门,我可不知道,可是现在通行的一个,便是“讲”字门,大家好像都以为这讲字门中有正果可找。假使孙悟空做了师范生,教员问他说:“我教你个讲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必定问:“讲门之道怎么说?”教员说:“讲字门中,乃是些上堂下课,高谈阔论,好比一部留声机器。”悟空必定要追问到底,如果不能达到他的大目的,他的断语必定是:“不学!不学!”

    我们做学生的当中有多少是像孙悟空这样认真的啊?

    变吧!变吧!

    变个孙悟空,

    飘洋过海访师宗。

    三百六十旁门都不学,

    一心要学长生不老翁。

    七十二般变化般般会,

    翻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儿路路通。

    学得本领何处用?

    揭起革命旗儿闹天宫。

    失败英雄君莫笑,

    保个唐僧过难亦威风。

    降妖伏怪无敌手,

    不到西天誓不东。

    请看今日座上战斗佛,

    岂不是当年人人嘴里的雷公?

    师范生要变作孙悟空的道理是说明白了。但是既有孙悟空,便有唐三藏。师范生变了孙悟空,那唐僧推谁去做呢?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师范生应该拜小朋友做师傅,也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唐僧向西天取经,经过了八十一难,若不是孙悟空保驾,也不知死了几十次,哪能得到正果?小孩子学着做人,一身遇着的病魔、恶父母、坏朋友、假教员,个个都是吃人的妖怪,差不多也好比是唐僧的八十一难,若没有孙悟空的心术和本领的师范生保驾,不死于病,必死于亲;不死于亲,必死于友;不死于友,必死于老师之手了。还能望他成人为民族人类谋幸福吗?

    老孙!老孙!

    校长招你来,

    当个师范生。

    西天保谁去取经?

    小朋友是你的唐僧。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小孩子懂得什么?”

    在这个态度下,牛顿是被认为笨伯,瓦特是被认为凡庸,爱迪生是被认为坏蛋。

    您若想在笨伯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凡庸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您必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您若不愿变小孩子,便难免要被下面两首诗说着了:

    一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学堂成了害人坑!

    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

    你说瓦特庸,

    你说牛顿笨,

    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

    若信你的话,

    哪儿来火轮?

    哪儿来电灯?

    哪儿来的微积分?

    二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

    坐火轮,

    点电灯,

    学微积分,

    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倘使被这两首诗说中,那是多么可悔恨的一件事啊!

    “小孩子懂得什么?”

    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生下地一团漆黑,过不了几年,如果没有受过母亲、先生和老妈子的愚惑,便把一个世界看得水晶样的透明。他能把您问倒。这有什么羞耻?倘使您能完全回答小孩子的问题,便取得一百个博士的头衔也不为多。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人人都说小孩子,

    谁知人小心不小。

    您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师范学校的同学们!小孩子变得成功便算毕业;变不成功,休想拿文凭!

    我们却要审查一番,这第二变的小孩子与那第一变的孙悟空有无重复。师范生既然会变孙悟空,那么凡是孙悟空所会变的,师范生都能变了。现在留下的问题是:“孙悟空可会变小孩子?”我们调查他的生平,他只能变一个表面的小孩子,而不能变一个内外如一的小孩子。他在狮驼洞曾经变过一个小钻风,被一个妖怪察觉,“揭起衣裳看时,足足是个弼马温。原来行者有七十二般变化,若是变飞禽、走兽、花木、器皿、昆虫之类,却就连身子滚去了。但变人物,却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果然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所以:

    儿童园里无老翁,

    老翁个个变儿童。

    变儿童,

    莫学孙悟空!

    他在狮驼洞,

    也曾变过小钻风。

    小钻风,

    脸儿模样般般像,

    拖着一条尾巴儿两股红!

    每天四问

    今天是本校三周纪念,我有一些意见提出来和大家谈谈,作为先生、同学和工友们的参考。

    本校从去年的二周纪念到今年的三周纪念,能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支持了一年,几乎是一个奇迹。这一个奇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做得出来的,而是全体先生、同学、工友共同坚持,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以及社会关心我们人士的尽力赞助所得来的。

    本校在这一年中,好像是我们先生、同学、工友二百人坐在一只船上,放在嘉陵江中漂流,大的漏洞危险虽然没有,但是小的漏洞是出了一些,这些小漏洞也可能变成大漏洞,使我们的船沉没下去的!然而我们的船没有因为这些小漏洞沉没,竟因为我们这些同船的人,一见有小漏洞,即想尽方法用力去堵塞,有时用手去堵,有时用脚去堵,甚至有时用头用全身的力量去堵,终于把这只船上这些小漏洞堵塞住,而平稳地渡过这一年,达到了目的地。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的奇迹。

    “一切为纪念”,刚才主席说的这一个口号,当然提出的意义是有他的作用的,大家用力对着这一个目的来创造,是很好的。但是我对于这一个口号有点骇怕,骇怕费钱太多,骇怕费力太多,以致精疲力尽,恐怕得不偿失,所以我主张明年四周纪念,要改变方针。我们的成绩,要从明天起,即开始筹备,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成绩。不要再在短期内来多费钱和多费力量,只要到了明年七月一日,开始把平日的成绩装潢一下,便有很丰富的成绩,再不像今年和去年这样忙了。大家也可以很从容很清闲而有余裕地过着四周年纪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首先,我们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不禁使我想到了去年二周纪念前九日邹秉权同学之死!与今年三周纪念前九日魏国光同学之死!二人之死的日子是恰恰一周年,不过时间上相差八九个钟点罢了。因这两位同学的死,使我联想到,我们必须继续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

    (一)“科学的观察与诊断”。……科学是教我们仔细观察与分析,譬如邹秉权、魏国光两同学之死,尤其是魏国光同学这一次的死,不能不说是我们先生、同学的科学的观察力不够。魏国光同学患的是“蛔虫”症候,他在学校寝室内吐过蛔虫,有同房的同学见到没有报告,先生也没有仔细查看,到了医院又在痰盂中吐过蛔虫,又没有留心注意到,这就是科学重证据的“敏感”,而成为一种不科学的“钝感”了!医生又复大意,则在这种钝感之下据之而误断为“盲肠炎”。虽然他腹痛的部位是盲肠炎的部位,但既称为“炎”,就必得发“热”;今既无热,就可以断定不是盲肠炎了。何以需要开刀割治?!其实魏国光同学的病症是蛔虫积结在肠胃内作怪,不能下达,而向上冲吐了出来!如果,把这吐过蛔虫的证据提出来,医生一定不致遽断为盲肠炎,而开刀,而发炎,而致命!因为魏国光同学之死,我们必须提高“科学的警觉性”。以后遇病,必要拿出科学上铁一般的证据来,才不致有错误的诊断,而损害了身体。否则,都有追踪邹秉权、魏国光两同学之死的危险!所以提高科学的警觉性,是保卫生命的起码条件。最重要还是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不使生病!科学能教我们好好地生活,生存!我们今后应该多提高科学的知能,向着科学努力,努力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以保证我们大家的健康和生命。

    (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我这次去重庆,因事到南岸,会到杨耿光(杰)先生,杨先生是我们这一年来,经济助力最多最出力的一位热心赞助者。顺便谈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杨先生提到德国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是无微不至的。德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对于自己儿子的营养,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身体,可以担任这样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从小起的营养就调节配备得好,所以身体建筑得像钢骨水泥做的一样。身体建筑最好的材料是牛肉,所以我决定每天要给我的儿子吃半斤牛肉,一直到二十五岁,就能够把他的身体建筑成为钢骨水泥做成的一样,可以和我一样担任繁重的大事了。”纳粹德国政府,对于全国儿童及青年身体健康的营养,是无微不至,我们今天关于营养的问题提到德国,并不是要像纳粹德国一样,把儿童和青年的身体培养得坚实强健,然后逼送他们到前线上去当侵略者的炮灰!但是这种注重新生一代的儿童和青年营养问题的办法,是值得注意的。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也是无微不至的,所以它在一切建设上,在抵抗侵略上,到处都表现着活跃的民族青春的活力。其他许多国家政令中亦多注意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我们在今天提出营养问题来,就是为着现在和将来人人能够出任艰巨。悬此为的,以备改进我们的膳食,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

    (三)“预防疲劳的休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地用功,过分地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今天重新提出,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不致使身体过分疲劳。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至于已经有人过分疲劳了,要快快作“恢复疲劳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一,万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四)“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卫生的首要在预防疾病。卫生教育就在于教人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卫生教育做得好,虽不能说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不生病的效果,但至少是可以减少百分之九十的病痛。其余在预防意料之外而发生的只有百分之十的病痛,可是已经是占着很少成分,足以见出卫生教育效力之大了。以现在学校的经济状况说来,是难以支出两三千块钱来请一个医生。我们的学校是穷学校,中国的村庄是穷村庄。我们学校是二百人,若以五口之家计算,是等于一个四十户人家的村庄。若以这个比例来计算,全中国约有一百万个村庄,每村需要请一个医生,便需要有一百万个医生。现在中国的人力和经济力都不允许这样做,不能够这样做,所以我们学校也就决定不这样做,决定不请医生。我们要以决心推进卫生教育的效力来代替医生,以保证健康的胜利。以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在两月前,我已有信来学校,提出十几条具体事实来,希望照行,现在想来,还是不够,需要补充。待补充之后,提交校务会议商决进行。但是今天在此先提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准备意见,贡献意见。在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上多尽一份力量,便是在卫生教育施行上多一份力量,卫生教育胜利上多一份保证。大家都成为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的主要的成员之一,健将之一,共同来保证“健康第一”的胜利。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一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我看世界名人学者对于治学的解释,尚少如此精约的,治学必须“专一”的“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了。“专一”在英文为concentration,我们对于一件事物能够专心一意地研究下去,必然能够有一旦豁然贯通之时。所以我希望有能力研究的先生和同学,必须择定一个题目从事研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于人于己都可得到切实的益处,而且可能有大的贡献。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像“集”的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地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地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集”字的英文为Collection,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地彻头彻尾地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地精益求精地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钻”是要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够“钻”得进去,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宝贵的宝贝。做学问虽不能像钻东西那么钻,但是能够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钻进去。我在×国,参观一个金矿,他们开采的机器,是运用大气的压力来发生动力的。我见到他们开采的速度,是比现代所称的“电化”的电力,还不知要增加若干倍咧。我们做学问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术气氛中的大气压力下,发生动力去钻,一定能够深入到里面去,探获学问的根源奥妙与诀窍,而必有很好的收获。“钻”字在英文里为Penetr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一个问题拿定了,便要尽力向里面钻,钻出一大套道理来,使我们学术气氛有着飞跃的进步。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剖”字在英文里为Analyz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韧”字在英文中尚难找得一个适当的字来翻译。勉强可以译为Toughess,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做学问上,要用韧性战斗的精神,历久不衰地,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再次,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是很大的。我对于工作也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我最近在想,人人应该有“站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

    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人常说,做事要“敏捷”,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还不够,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错了怎么办?所以敏捷之下必须加上“正确”二字,工作敏捷而正确才有效力。一件工作在别人做起来需要四小时,你只要二小时或三小时就做好了,而且做得很正确,这才算是工作的效力。工作怎样能够做得敏捷正确呢?这就是靠熟练与精细。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做事要像做算术的演算一样,要演得快演得正确。

    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现在分“公德”和“私德”两方面来说。

    先说“公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新生机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再说“私德”。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所以我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提到了杨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还金”,华盛顿的勇敢承认错误和冯焕章先生所讲的平老静“还金镯”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效法这些榜样,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则我们的学校必然的到了四周年,是有一种高贵的品德成绩表现出来。

    我今天所讲的“每天四问”,提供大家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如果灵活运用地行到做到,明年今日四周纪念的时候,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而有着大大的进步。

    学生的精神

    知行此次因全国教育联合会事来湘,今天得与诸君见面,这是很愉快的。知行是世界的学生,诸君是学校的学生,今天是以学生资格对诸君谈话。有些议论也许诸君是不愿听的。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诸君或者能够原谅。

    我现在要讲的题目,就是《学生的精神》。在我未说这题目之先,有点意思对诸君说一说: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扬扬自得、心满意足。尤其是在过教员生活的,觉得自己处在教师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了。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例如我们来教一班小学生,倘若自己全不加以研究,只照着别人编的书本,自己抄的老笔记,依样画葫芦地教去,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当教师的也觉得不胜其烦,没有多大的趣味。如是的粉笔生涯,不能不厌烦了。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之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地“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一)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社会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一班学生————其实不仅是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我现在要举一段历史例子给诸君听,就是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可见方先生的人格及不怕死的精神,真令人钦佩而尊敬,亦可证明读书人不可忘掉气节。

    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中,是亟宜注意的。因时间仓促,说得不周到处,请诸君原谅!

    学做一个人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

    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

    (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他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所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

    (五)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我以为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我曾作了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

    滴自己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两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英语Learn by doing,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应用学理来指导生活,同时再以生活来印证学理。

    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职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

    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诸君还要时常想:

    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

    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从野人生活出发

    无锡开原小学校长潘一尘来帮助我们创办第三中心小学,和我们同住了六天。临去那一晚,我问他对于试验乡村师范的生活有什么感想。他说:“你们这里简直是原始生活,不是农民生活。”我说:“原始生活虽说不到,但是一部分确实是野人生活。我们这里的教育是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这段谈话,虽是寥寥数语,却能表示晓庄教育之真相。封建制度下之农民生活是最不进步的。他们一天一天地过去,好像人生毫无问题。乡村教育虽是为农民谋幸福,但从农民生活出发,能否达到目的是很可怀疑的。所以我们鼓起勇气把乡村教育的摆子使劲摆到野人生活上去。野人生活是最富于问题的。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一个一个地来到我们面前,命令我们思想,要求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来势急于星火,不容我们苟且偷安。倘使我们不振作精神,当机立断,必定有不堪言状的痛苦,甚而至于只有死路一条。山上出狼,我们必得学习打猎。地上有蛇,我们必得学习治毒。聚蚊成雷,我们必得学习根本铲除蚊子的方法。衣、食、住、行各种问题,我们在尝试野人生活的时候得到了极亲切的了解。没有到晓庄以前,没有住在晓庄以前,我们对于这些生活需要简直是一知半解,嘴里虽能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心中哪里觉得到啊!我们从野人生活里感觉到人的身体是不足以应付环境的。我们觉得人类要想征服天然势力,必须发明、制造、运用身体以外的工具。我们自从尝了野人生活,对于工具觉得万分重要,没有生活工具,简直不必空谈生活教育。可是朋友们不要误会,我们不是要做羲皇上人,我们的黄金时代是在未来。我们从野人生活出发,不是没有出息,开倒车,不是要想长长久久地做野人。出发的号令已下,我们要向极乐世界去探寻了。

    民主的儿童节

    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是民主,用不着争论,只须拿这一面镜子照一照,就明白了。因为儿童真是人微言轻,政治经济在儿童身上反映,是最彻底而难以隐藏的。如果“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您在儿童节的儿童生活的反映上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四月四日不过是加强的儿童节罢了。不幸的儿童,就连四月四日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儿童节仍旧是擦皮鞋、拾狗屎、做苦工,挨饿、挨冻、挨打。饿、冻、打,便是他们所受的礼物。听戏,看电影,吃糖果,参加游艺会,没有他们的份。

    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大家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谈,大家想,大家干”。

    儿童节是全国儿童节日,绝不是少数儿童的儿童节。我们对于儿童幸福要做到全体儿童人人有份,才算是民主的儿童节。所谓儿童的幸福究竟是些什么?这可以拿老百姓所爱好的“福、禄、寿、喜”四个字来说明。

    (一)福:有母爱,有书读,有东西玩,有六大解放。有学当其材之培养,有小小创作的机会,有广大的爱护后代的同情。

    (二)禄:吃得饱,穿得暖。

    (三)寿:不受恐怖,不被剥削,不受伤,不害病,不夭折。

    (四)喜:过年过节,皆大欢喜。

    要想实现这四大幸福,我觉得要使小孩子们得到四种东西:

    (一)玩具:团体娱乐的玩具。

    (二)学具:进修学问之工具。

    (三)用具:日常生活之用具。

    (四)工具:手脑双挥之工具。

    儿童节,是觉悟的大人为全体儿童争取幸福的节日。我们不但是要为儿童争取一日之快乐,而且要为儿童争取长期之幸福。至少从今年儿童节起,要为不幸的儿童争取一年之学习材料,假使每一个学校或团体为其附近之不幸儿童,发动这样一种运动,使他们在儿童节能过一天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并得到一年之长进之资料,总是有益处的。但是要知道民主的儿童节之先决条件,是政治经济的民主。倘使政治经济不民主,小孩子的幸福是必然限于很少数的少爷小姐;但是如果政治经济一民主,那自由必定是立刻飞到他所关心的最不幸的小孩子当中,而把他们抱在温暖的怀抱。故真正爱护小孩子的朋友,必须是民主的战士,让我们促成民主的政治经济,以实现民主的儿童节吧。

    1944年4月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我这次到上海,在一个小宴会上,听了几句令人深思的话。我的朋友说:抗战八年来,五位教师之中,有一位逃难去了,一位做生意去了,一位变节了,一位死了,只剩了一位仍旧还在这里做教师,我们是多么寂寞啊!我说剩下的这一位,头上是裹着裹头布,嘴上是上了封条,肚子是饿凶了,被迫得只有干腌菜喂后一代。我们接着谈论胜利后的他们:逃难的难得回乡;做生意的倒胜利霉;变节的无法戴罪立功;死者不可复生;站在岗位上的,头上的裹头布仍旧裹着,嘴上的封条仍旧封得很紧,肚子饿得更凶了,除了干腌菜还没有别的精神粮食给学生吃。这谈话指示我们,如果我们要为民主奋斗,我们得加强自己,改变自己,武装自己。而且要为教育招兵,为民主募马。

    首先我们自己需要再教育,再受民主教育。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三十五年,我们只上了很少的民主功课。细算起来,民国初立的几个月,推翻袁世凯的几个月,五四运动后的一两年,推翻复辟后的几个月,“五卅惨案”以及北伐前后的一两年,“一二·九”到抗战开始后一年,算是断断续续地上了几课,但是一曝十寒,胜不过二千年传下来的专制毒,和这十余年来的有系统的、反民主的、变相的法西斯蒂训政。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人,需要再教育来肃清一切不民主,甚至反民主的习惯与态度,并且积极地树立真正的民主作风。校长对于我们,我们对于学生,多少都存在着一些要不得的独裁作风。中国现在,自主席以至于校长教师,有意无意的,难免是一个独裁,因为大家都是在专制的气氛中长大,为独裁作风所熏陶,没有学习过民主作风。我们所要学习的民主作风,至少应该包含这些:

    (一)民为贵。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

    (二)天下为公,文化为公。不存心包办,或征为私有。

    (三)虚心学习,集思广益,以建立自己的主张。

    (四)自己要说话,也让别人说话,最好是大家商量。自己要做事,也让别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自己要吃饭,也让别人吃饭,最好是大家有饭吃。自己要安全,也让别人安全,最好是大家平安。自己要长进,也让别人长进,最好是大家共同长进。

    (五)民主未得到之前,联合起来以争取民主为己任;人民基本自由得到之后,依据民主原则共同创造,创造新自己,创造新家庭、新学校、新中国、新世界。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天天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习惯成自然,造成民主的作风。

    个人学习不如集体学习,偶尔学习不如经常学习。为着进行经常的集体学习,最好是联合起来组织社会大学、星期研究会以实施共同之进修。这些新的学习组织,在重庆已经施行有效,应该在各地举办起来,以应好学的教师与好学的青年的需要。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我们在民主作风之外,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应该按着自己的兴趣、才能和工作岗位的需要继续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最重要的不能忘了社会科学。每一位现代的教师,必须把基本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世界大势、社会的历史的发展和正确思想方法弄清楚,最好是要参加教师进修的组织,如社会大学、星期研究会,凭着集体的力量督促自己长进。在没有社会大学或星期研究会的地方,小学教师们应该主动发起创办。这是如同吃饭一样的急不容缓,不可等待。

    我们进行自我再教育,不能没有先生,我们要三顾茅庐请出第一流的教授来帮助我们进行各项学习。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

    在各位大师之中,我要介绍两位最伟大的老师。

    一位就是老百姓。我们要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发现老百姓的问题、困苦和他们心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并认识他们就是中华民国真正的主人,要他们告诉我们怎样为他们服务才算满意。我愿把我写的一首小诗献给每一位小学教师,共同勉励: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还有一位最伟大的先生要介绍,那就是小孩子————我们所教的小学生。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唯独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教师,也只有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那民主作风才自然而然地获得了。

    其次,就是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并与同事共同过民主生活,以造成民主的学校。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还要把工友当作平等的人和他们平等合作。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再其次,要教学生为民主的小先生。我们不把小孩单单当作学生教。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来为社会服务。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是毕业后才服务。在校时,就要在服务上学习服务。学生最好的服务是做小先生,拿学得的知识教给人。中华民国是一个公司,四万万五千万人联合起来做老板。男人是男老板,女人是女老板;大人是大老板,小孩是小老板;大家都是中华民国的老板,大家都是中华民国的主人。拿这种浅显而重要的意思由学生一面学,一面教给不能进学校的老百姓,他们变成了民主的小先生。一位先生教四十位学生,照老法子,他只是四十个学生的先生。如今把这四十个学生变成小先生,每位小先生平均帮助五个人,便能帮助二百人,连原来的四十人,便是一位二百四十人的先生,力量与贡献大得多了。这样,学校变成了发电机,学生变成了四十根电线,通到每一个家庭里去,使四十家,乃至二百四十家都发出民主的光辉来,这不能算是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吗?

    再其次,要教民众自己成为民主的干部。小学教师应该是民主的酵母,使凡与他接触的人都发起酵来,发起民主的酵来。农人、工人、商人、军人、官吏、学生家属,只要一接触便或多或少,起一点变化,顶少要对民主运动减少一点阻碍,顶好是一经提醒便成了民主的斗士,乃至成为民主的干部,大家起来创造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华民国。去年中秋,当我亲眼在四川看见一位老农拿出插在腰背后的旱烟管来,指挥他的七位学生,一连合唱了八个歌曲,我好像是看见了新中国的前途。这样可贵的,从人民中产生出来的民主干部,将来是要几十万几百万地产生出来。发现他们,培养他们,是小学教师不可放弃的天职。

    最后,争取民主以保障生存权利与教学自由。小学教师值得几文钱?是我这次到上海来看见从前乃英先生写的一首感动人的歌曲:

    小学教师值几钱?五元钱一天,教一天,算一天。请假一天扣工钱。不管你喊哑喉咙,不管你绞尽脑汁,不管你坐弯背腰,不管你饿凶肚皮,预支不可以。小学教师值几钱?要求提高待遇,还没有这种福气。

    这首歌的末一句,我提议修改为“争民主奋斗到底”。提高待遇,只有民主才有保障。现在的尊师运动,必须包含争取民主,才能将一时救急的办法,变成经常安定的办法。如不争取民主,使真正的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全盘兑现,我们必定是一辈子陷在“吃不饱来饿不死”的地狱里。所以为着提高生活的待遇,我们必须参加在整个国家民主斗争里面去,实现天下为公,有我们自己的一份在内。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学自由,也只有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在不民主的政治下,说真话做真事的人是会打破饭碗,关进集中营,甚至于失掉生命的。因此这教学自由,也是要在整个的人民基本自由中全盘解决。让我们和人民站在一条战线上,争取真正民主的实现,共同创造一个独立、自由、平等、进步、幸福的新中国。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此书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十二章,立家庭教育原则一百零一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十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含义。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书中取材的来源不一,但有一个中心:这中心就是陈先生的儿子,一鸣。著者在《自序》中曾声明各项材料之来源,但未指明一鸣就是这本书之中心人物。倘使我们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它一遍,就觉得这是无可怀疑的。一百多条举例当中,在一鸣那儿来的,就占了七十三条之多。其余的事实只可算为陪客。陈先生得了这个实验的中心,于是可以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据他自己所说,我们晓得《佛戴之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一书对于他研究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是很有影响的。佛戴小时通五国方言,九岁进大学,十四岁得哲学博士,十六岁得法律博士并任柏林大学教授;都是他的父亲大佛戴的教育理想之实现。一鸣就是陈先生的佛戴。《家庭教育》一书就当作《一鸣之教育》看,也是可以的。

    郑宗海氏的《序文》上说:“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这种称赞并不过分。我现在要举一两个例来证明陈先生的艺术化的家庭教育。当他讨论游戏式的教育法时,他举了下面一个例:

    今天(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八日)下午我手里拿着一只照相机,叫我的妻子把我们的女儿秀雅放在摇椅里,预备要替她拍照的时候,一鸣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里去,也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劝告他,他总不肯。后来我笑嘻嘻地对他说:“一鸣!你听着!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时候,你就爬出来,爬得愈快愈好。”他看见我同他玩,也很高兴地答应我。歇了一歇,我就一、二、三地叫起来,说到“二”的时候,他一只足踏在椅子的坐板上,两只手挨在椅子边上,目光闪闪地朝我看着,等到我说到“三”的时候,他就一跃而出,以显出他敏捷的样子。(《家庭教育》,三五面)

    一鸣三岁大的时候,陈先生要一鸣把东西玩好以后,整理好放在原处,一鸣不依,他就想了下面说的一个法子:

    后来我对他说:“我帮助你一同弄。”我就“海荷”“海荷”地叫着,替他整理起来,他看见我已经替他整理好,也“海荷”“海荷”地叫着,把书籍搬到他的书架上去了。(《家庭教育》,七六面)

    他讨论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时候举了两个例,也可以显出他神乎其技的教育法:

    我同一鸣(一岁零十个月)在草地上游玩的时候,他看见一只大蟾蜍就举起手来向着后退,并且喊叫说:“咬!咬!”我走过去,在地上拾了一根棒头轻轻地去刺着那只蟾蜍说:“蟾蜍你好吗?”

    后来他拿了我的棒头也去刺刺看,但是一触就缩回,仍显出怕的样子,但比当初好得多了。(《家庭教育》,九五面)

    有一天,我带一鸣(一岁零三个月)到东大附小去看小学生做戏,做戏的小学生们共有三百多人,戏做得很好,观戏的人大家都鼓掌。在这个当儿,小孩子应当发生惧怕。但我一抱一鸣进门,就笑嘻嘻地对他说:“你看这里许多小孩子。”后来看见小孩子要鼓掌的时候,我就对他说:“我们也来拍掌。”他一听见小孩子拍掌,也就欢欢喜喜地鼓起掌来。(《家庭教育》,九五面)

    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冤枉哭多少回。在这种家庭里面,小孩子早上醒了要哭,吃奶要哭,穿衣服要哭,换尿布要哭,洗脸要哭,拭鼻涕要哭,看见生人要哭,喊人抱要哭,讨糖吃要哭,跌了要哭,睡时脱衣服要哭。一天平均总得要哭十几回。估计起来全中国六岁以下的小孩子每年流的眼泪该有两万万斤。如果做父母的肯像陈先生这样细心教导儿童或是采用陈先生的教导方法,我敢说小孩子的眼泪是可以省掉百分之九十九的。

    陈先生写这本书有一个一贯的主张。这个主张就是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病。陈先生此书所述各种教育方法,或宽或严,都以事体的性质为根据,不以施教育的人为转移。他和他的夫人对于一鸣的教育就是往这条路去走的。我们看他教一鸣觉得他是个母亲化的父亲,姊姊化的父亲,但他从没有失掉父亲的本色。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泉源,也是父母幸福的泉源。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他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这本书虽有许多贡献,但还是初步试验的成绩。有志儿童幸福者倘能拿此书来做个基础,再谋进一步的贡献,那就更是我们所希望的了。

    平等与自由

    中山先生解释平等的意义,有很大的贡献。他说:世界上有真平等、假平等、不平等。什么是不平等?帝、王、公、侯、伯、子、男、民的地位是一步一步地高上去。我的脚站在你的头上,你的脚又站在他的头上,这是叫做不平等。现在要打倒这种不平等,那是应当的。但是打不平等的人,往往要把大家的头一齐压得一样平,变成平头的平等,殊不知头上虽平,立足点却是不能平了。好像拿可以长得五尺高的树,和可以长得一丈高的树一齐压得一样平,岂不是大错吗?这种叫做假平等。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你的脚站在什么地方,我的脚亦站在什么地方。大家在政治上要站得一样平,经济上也要站得一样平。这是大家的立脚点平等。这才是真平等。

    中山先生之解自由,没有他解释平等那样清楚。但他有一点,说得很好,他说:“中国人不是不知道自由;中国人的自由,实在是太过了。”所以他不用自由做口号,而用民族、民权、民生做标帜,与梁任公先生的维新,以自由为口号,是完全不相同的。外国人说:“中国人不知自由。”然而外国人哪里知道他们的自由,远不如中国呢!

    按中山先生的意思,说到自由是要求国家之自由。国民革命成功之后,团体能自由,个人不能自由。中国之所以弄到这地步,就是因为大家私人的自由太过,不注重国家之自由。私人的自由,既然太过,则各人有各人的主张。所以中国人大多数是无政府党。我们中国人骨髓里,都含有无政府主义。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比如蔡元培吴稚晖总算是忠实的国民党员,但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难免要流露无政府主义的色彩。……我们想到国家危险时,固然是要自抑私人之自由;但在不知不觉中,难免不爱享过分之自由。我们于不知不觉中,都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现在我们要救中国,极当抑制个人之自由,切不能火上加油地提倡一盘散沙的自由了。这是革命未成时所不得不采之政策。

    但是革命成功以后,个人可以不要自由,这句话,我很怀疑。因此我常想着什么地方要自由,什么地方不要自由。我又想到种山芋时所得的感想。我问邵德馨先生山芋如何种法。他告诉我说:“底下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头,山芋乃可活。”因此我忽然悟到人生“出头处要自由”。如树木有长五尺长的,一丈长的,十丈长的;树的出头处,是要自由的。如果我们现在只许树长五尺,不许它长一丈与十丈,那世界上不是无成材了吗?因此我们要使它们尽量自由长上去。我们人类的智、愚、贤、不肖,也如树木有能长到十丈长的,也有只能长到五尺长的,这是天生成的。如果你把五尺长的,拔到一丈,它因为力量的不足,是要死的;如果你把一丈的压到五尺,它因为受了过分的压制,也是要死的。倘若不死,必是它的内力胜过压力,那压力必定是要被它撞穿了的。

    个人如此,团体、国家之自由解释,也是如此。如果国家的力量能够进步到什么程度,就尽它的力量进步到什么程度,谁也不能压迫的。如今列强对中国施行压迫,不许我们尽量出头。我们不愿被压力压死,就得使劲把压力撞破。个人能否得到出头的自由,是在乎个人之反抗与努力;国家能否得到出头的自由,那就非靠民众之努力与奋斗不可了!

    近来我替友人书了一联:“在立脚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上联是本着中山先生之学说,下联就是本着我的自由解释。在沪时我把这意思与胡适之先生也谈论过的。他说:“思想事业,要受困难与不自由,才能发奋振作。”颇与我们的标语“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相同。他说:“烧肉要把锅盖盖得紧,才能熟,你要出头自由,我要出头不自由。”当时我反驳他说:“(一)锅里的肉,是死的,出头不出头没有多大关系。(二)我们愿肉受压力是为肉的幸福呢?还是为我们口腹之欲呢?”凭借困难,培养人才,当然是最好的教育法。但是困难是否要在出头处压下去,是一问题。现在我仍旧坚信出头处要自由,但为使诸位同学明了各方面意见,并将胡适之先生的意思举出来,希望大家加以研究。

    我们的校徽

    育才开学之后,将近两个月,大家觉得还缺少一个东西。一天有几位同志正式提出来要一个校徽。绘画组主任要求我把主要的意思告诉他使他可以设计。我当时觉得很难,似乎比开创学校还要难些。何以呢?我们需要一个符号,可以代表学习,又可以代表工作,又不脱离现在的任务而可以代表战斗。我们学校的基础是集体生活,也必定要在这符号里表现出来。而且我们又不可关起门来干我们的集体生活。我们的集体生活,是必须与全世界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我们如果用各种符号堆砌起来表现这许多重要的意义,那也不算很难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一个杂货铺的校徽,连自己也不容易看明白别人见了它更要头昏了。我当时觉得校徽之难就难在简单而符合创校的意义。

    一连好多天我是不能交卷。九月三十日,我从金刚碚坐船到白沙沱,在船上有点空闲,可以仔细地对这问题想想。忽然在我的脑海中浮出一个圆圈。这圆圈是求学的符号,因为求学要虚心而且要有相当的空闲。它又是工作的符号,因为工作要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功。它也是战斗的符号,因为抗战要精诚团结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但是这一圆圈虽然把学校生活本身的内容包括无遗,但是如何可以表现它与世界历史发展之关系呢?我想了一下,觉得必定要三个圆圈连锁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这一切的意义:第一个圆圈代表全校一体,第二个圆圈代表世界一体,第三个圆圈代表古往今来一体。

    我继续地想下去,愈想愈觉得这三圆圈校徽的意义之丰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有:(一)智、仁、勇;(二)真、善、美;(三)工学团;(四)教、学、做合一;(五)自然、劳动、社会;(六)头脑、双手、机器;(七)迎接困难、分析困难、解决困难;(八)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九)检讨过去、把握现实、创造未来;(十)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我一时也数不完全。

    三个环决定了之后,颜色又成了问题。当初是想采用黑色,因为它表现出钢铁一样的坚强,但是有机体的联系,需要有生命的颜色才能表现出真正的意义。我们的三个环是三个连锁的红血轮,代表着有生命的学校、有生命的世界、有生命的历史都联成一体。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